美文网首页TED200计划
别问“我们可不可以不勇敢”

别问“我们可不可以不勇敢”

作者: 予恩集 | 来源:发表于2018-02-26 00:18 被阅读26次

    依稀记得多年前“知识改变命运”的响亮口号,此时此刻,你是否依然记得那双渴望学习的大眼睛呢?

    印象中,大众对“读书改变命运”的解读经历了几番轮回。如今,它是一个可以拿来辩论的大众话题,甲乙丙丁各有高见。然而,对于阿拉伯世界或者是极端保守地区的女人们来说,接受教育依然只是天方夜谭,她们所处的社会不仅贬低女性,甚至连她们最基本的人权都被堂而皇之地剥夺。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很多女人将不挨打视为奢望,更别说阅读与书写了。

    在《读书改变命运》的TED演讲中,有一张照片令我印象深刻。画面中,一名少妇一边抱着年幼的孩子一边上课,她的身旁分别坐着几位衣着朴素的女子,年龄不等,却无一例外地凝神听讲。简陋的教室里,除了白色的塑料椅,再没看见更多的设施。

    这张照片让我心中五味杂陈。虽然这些女人离我十分遥远,但想到世界上还有许多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女性,终日在蒙昧的文化中挣扎求生,为了获得我们从孩提时就已掌握的某些技能而不得不付出巨大的努力与牺牲,我就胸口发闷。

    整个演讲只有5分多钟,演讲者对于这些女人们的悲惨故事并无太多着墨,然而,我却分明感到心疼。记得在《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中,法齐娅·库菲提到了女人们平日里的生活,她们一天中大半的时间是在厨房里度过,清洁料理、炒菜做饭、照顾孩子······家务繁琐细碎,令人精疲力尽,然而这还不至于令人心力交瘁。

    在阿拉伯文化中,男人妻妾成群是常有的事,不受宠的妻子们有着无法言说的绝望,而受宠的妻子们往往也逃不过种种的磨难。毒打是婚姻生活里再正常不过的一部分,女孩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见惯了母亲或祖母挨打,所以等到她们自己被打的时候,也不觉得意外。  如果这些可怜的女人们决定离开自己的丈夫,基本就等同于放弃她们至爱的孩子,而且对于大部分的女性来说,由于她们缺乏基本的生存技能(比如识字、记账等),离婚后往往沦落至惨淡的境地。

    诸如此类的故事数不胜数,当你听闻那些浸染着血和泪的诉说,了解那些女人们暗无天日的生活,你有怎样的感受呢?愤怒?悲痛?无奈?还是为自己生在此时此地当时当下而倍感幸运?然而,在那些充满阴霾的故事里,教育就像一道闪电,劈开浓厚如墨汁般的滚滚云团,刺眼又闪亮。曾经,这些女人们看不见路,漫漫人生,唯有依附他人方能换来生存的资本。如今,虽然电闪雷鸣、暴雨如注,但她们张开了面纱之下的双眼,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我钦佩每一个打碎宿命枷锁的的女性。在我难以想象的环境里,她们用柔软的身躯冲破蒙昧的铜墙铁壁,为她们自己以及她们的后代杀出血路,奔向独立与自由。法齐娅·库菲在决定投身政治之后,多次遭遇生命威胁,她在给女儿舒拉和莎哈扎德的信中写道“我之所以过这样的生活是希望你们——我的宝贝女儿们——能够自由地过你们想要的生活,实现你们所有的梦想”。另外,她嘱咐女儿们“想要在这个男人主宰的国家里出人头地,女孩子非得接受良好的教育不可”。

    对于如今的我们来说,这样的生活似乎离我们很遥远。在我们国家的大部分地区,虽然女孩在成长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遇到过重男轻女、歧视女性的问题,但相比于那些生长在动荡的社会环境、女性毫无话语权的文化背景下的女人们,我们的幸运简直是她们的愿景与福祉。

    诚然,时代在赋予我们诸多选择的同时,也让我们面临始料未及的迷茫,遭遇进退维谷的狼狈。当我们为情感所困、为生养所苦、为职场何去何从战战兢兢、为个人选择畏首畏尾的时候,天空之下的另一群女性正为了能够读书写字、掌控自己的人生而拼命斗争,每每想到这样的勇敢与坚韧,我便不敢对自己的人生怠慢,不敢无所事事得过且过。

    特别喜欢演讲者在最后引用的那句话“你的母亲让你来到这世界,给了你自由”。我们可以冲破牢笼,我们可以获得更多。

    压力重重、无所依靠、失落痛苦的时候,别问“我们可不可以不勇敢”,问问你的信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别问“我们可不可以不勇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cth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