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在跟学靳大成老师《论语通读》之学习笔记
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你不懂我!带着或悲怨或愤恨的情绪将这句话甩出去。
你多少有过这样的经历或者自己这么对别人,或者别人这么对你了。
而孔子说:别人不懂我,我也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吗?
我们凭什么就理所应当地要别人那么默契的理解自己?很多时候都是一厢情愿罢了!
那么,要做到孔子所能称为的君子,那么是怎样一个状态或者定义呢?
靳老师梳理了,君子的历史脉络。在这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下,君子逐渐成为中国人的集体理想人格的画像:追求仁义、讲究中庸、言出必行、举止温良、肩负道义、勇敢担当、自我反省……
所以,当面对别人所谓不理解,不懂
你的时候,先反思自我。我想表达的目的是什么?我是否换位思考了?我用事表达了吗?我认真倾听了别人的心声了吗?
所谓君子的作用,我理解为能帮助到他人,他们也信任和愿意得到你的帮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