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动达 万品新 润无际 泽无垠
——记雨水节气

自去年年底开始,江浙的雨就一直断断续续淅淅沥沥无止无境,家里家外都黏黏嘎嘎潮潮闷闷湿湿漉漉,所以在《流浪地球》一播出,大家就都应景地呼喊着:太阳,你不要流浪了,赶紧回来吧!
古人云:雨水为正月中,春属木,木依赖水生,故东风解冻,温润散为雨水。而这段时间,恰逢正月,也正是二十四节气里的第二个节气----雨水。
《礼记·月令》曰:"﹝孟春之月﹞是月也,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和同,草木萌动。
翻译过来就是说在这个月里,上天之气下降,地中之气上升,天地之气都混同一体,草木也普遍萌发了。
古代把春雨分为三侯:一侯獭祭鱼,说的是此节气,水獭开始捕鱼了。它们将捕到的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二侯侯雁北,说的是五天过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三侯草木萌动,说的是再过五天,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从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前二侯,现在还未见到,但三侯的草木萌动,是有所见。正月初二去灵隐祈福,难得一见的好天气。平时半小时的车程,开了两个多小时,最后几百米实在忍不住下车步行了。别说,就这段步行,发现路边已草木盈盈,暖风熏人,偶见着短袖的游人,恍如入夏。
初三,走亲访友。天气又是阴雨沉沉。但是亲友家的院子里,荠菜、菠菜、芹菜、香菜......一畦畦,绿油油,挂着水珠,春意欲滴,甚是养眼。
万物“润之以风雨”,又云“雨,羽也,如鸟羽动则散也,雨水从云下”,仙仙的气质赋之于万物,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因为这雨露滋润,天地气和,才有四季循环更替,元亨利贞。
据说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可见,过去的人们在劳作中,把身边细微的变化都悉心记录下来。天时地利,日月星辰,虫蜇鸟鸣,秋收冬藏,什么时辰做什么事儿,对自然时序都怀有着敬畏之心,寒暑交替,四季渐变的规律被掌握在手指间,不出意外总是能有收获,都会有大自然的回馈。
记得在高中的时候,政治老师让我们写一篇关于政治课本内容的论文,我记得我当时写的是一篇政治哲学内容的《人定胜天》。标准答案是(1)“人定胜天”看到了人们在客观世界面前具有主观能动性,人们能够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性,并且在正确认识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为人类造福,因而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2)但若认为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可以为所欲为,过分夸大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则会导致唯心主义,会遭到规律的惩罚。 (3)因此,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必须把尊重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做到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
具体里面写什么不清楚了,反正按照这个逻辑,我无比夸大了人的力量,当然文章也是写得干干巴巴麻麻咧咧(盘他,最近实在忍不住老用这个梗),连初评都没有选上。当时有点失落,好歹️比较用力写的啊。后来工作了第一次坐飞机出差去海南,经历第一次延误(四小时),到了海口又坐车2个多小时到酒店,郁闷至极的我在清晨推开窗看到一望无际碧蓝碧蓝的大海,撒开脚丫子跑到沙滩上(原谅我是个山里人,只见过湖,从未见过海),那海天叫一个色呀,我那叫一个渺小啊,彻底推翻了“人定胜天”的信念。
什么叫人定胜天?懵懵懂懂的长大,对大自然没有基本的敬畏。我开始战战兢兢起来,如跷跷板一样,从一头的无畏无惧滑倒另一头的小心翼翼。此后的岁月,一直在世界与内心尽量达到平衡中挣扎。
话题扯的太远啦。
此时,“萌动达,万品新。润无际,泽无垠。”这句话正合我意。
既然,老天爷赏我们那么多雨水,既然雨水是这么一个富含生命力的节气,那么,就别抱怨,想着滋滋生长的万物,想着雨后的晴空万里,尽情的去享受生活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