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写出了唐朝诗人孟郊对母亲的思念与感恩之情。
母亲从来都是对我们不求回报,在她们眼里,我们永远都是需要被照顾的孩子。
孟郊从小家境贫寒,父亲又去世的早。家里的重担全部落在了母亲的身上。
在孟郊很小的时候,母亲为了维持家里的生计,每天早出晚归干农活,回到家里还要给孟郊缝衣服。
看到每天为了家里忙碌奔波的母亲,孟郊很是心疼,每次也会主动的去帮母亲干活。大概是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孟郊从小就志向远大。他从来没有因为家里穷,就放弃读书的念头。
在长大后,为了通过自己的努力给母亲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孟郊决定不远千里到外游学。
在孟郊出外游学时,年迈的母亲很是舍不得。然而为了更好地支持孟郊学习,拿出自己的积蓄作为他路上的盘缠,并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照顾好自己。
在求学的路上,孟郊一路周游湖北、湖南、广西等地。
虽然孟郊多次科举都以失败告终,但是他从来都没有放弃过自己。反而一直努力耕耘。
这一路哪怕很艰辛,孟郊也努力战胜一切的困难。
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孟郊终于在46岁的时候考上了进士,后来也成功出任江南溧阳尉。
从多次落榜就可以看出,孟郊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心中永远满怀希望的一个人。
在任时孟郊总是以作诗为乐,作不出诗的时候就选择不出门,因为此事还被别人称为“诗囚”。
后来孟郊在仕途中屡屡不顺,在此他尝尽了人间冷暖。
因为事业的不顺,孟郊的生活依旧很贫困。
人生的一波三折,世态炎凉之后,孟郊感慨万分。
傍晚,孟郊回想想起母亲坐在烛火前为自己缝补衣服的场景。
于是他妙笔生花写出了这一首传世佳作。
再读《寸草春晖》时,那种慈母为了儿子不辞辛苦毫无怨言地在缝补这衣服时的场景,我总是不由自主的想起自己的母亲。
作为儿女的我们很少为了父母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母亲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她们不图我们回报。
她们每天看着我们成长,看着我们哭笑耍闹。在她们眼里,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无论我们年龄多大,我们永远都是她们眼中长不大的孩子。
作者用小草比喻孩子,阳光比喻母亲。
无论我们怎么做都无法报答母亲如春光般的恩情。
时间在流逝,母亲的年龄也在日益增长。
从作者的笔下,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母亲如长河般的母爱。
春光下,小草可以肆意的沐浴着母爱般的阳光。
在母亲温暖的照耀之下,我们健康快乐成长。
她们洗衣做饭,任劳任怨。而我们又能为我们在母亲说做些什么?
母亲如河水,滋润灌溉着我们;母亲如朝阳,温暖照耀着我们;母亲如指明灯,指引鞭策着我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