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轮下》是赫尔曼·黑塞的作品,这部长篇小说讲述了那个主人公并不漫长的一生。
汉斯·吉本拉特出生在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家庭,从小没有母亲,由粗糙的父亲养大。
对于这个平凡的小镇来说,汉斯却是个从未有过的天才少年,并且非常努力地学习。父亲的希望,老师的骄傲,同学眼中的榜样,他就是所有家长管教自己孩子时候所说的别人家孩子。
汉斯因此放弃自己的一切游乐时间,投入学习,带着这一个地区的期待考入尊贵的神学校,并且是以全国第二的好成绩。对这个小地方来说,可从未有过。
谁对他说过:汉斯,你要努力,不能放松一丝一毫,否则就会滚到轮子底下。
他去了神学校,也顾不得偶有发作的头痛,没日没夜地学习。
却遇到了海尔纳,这个灵魂不知何处漂泊的像诗人的家伙,外人看来,这两个人的组合简直太怪异了。毕竟一个深受老师们喜爱,另一个则在不久后被开除。
也是那时,汉斯的学习被海尔纳分走,因此很快就成绩下滑。他在对不起父亲与乡人老师的期待与朋友之间挣扎,痛苦,知道朋友离开神学校。他们没了联系,也再没见过,汉斯的头痛状况更甚,还时常在课堂上发起呆来。
老师们与他谈话开导让他好好学习,可是毫无作用,因此决意不再管他。只有一位和蔼的老师看出这孩子正遭受巨大的苦痛,带他去看了医生,然后,汉斯被诊断出患有神经衰弱。
他非常遗憾地被送回家,医生嘱咐,请不要再让这孩子继续学习了,他需要去亲近大自然,需要得到休息。
在家里,父亲总是用忧伤又似乎恐慌的眼神看着汉斯,这让他感到不舒服,于是只好经常去到林子里、小河边。
他会在草地上躺一整天,晒晒太阳,听鸟语,闻花香,感受河流的生命力。
那些时刻,他是有些快乐产生了的,想到儿时自己钓鱼的游玩经历。那太美好了,可是现在,他已经无法去完成那些欢快的事情了。
他的确还很年轻,可总还在胡思乱想中,却依然反复无波澜。
长久地亲近大自然,父亲感觉到他的状态似乎好了很多,所以给他找了个磨齿轮的学徒工作。
对于体弱的汉斯而言,这工作还是太累了,因此需要经常休息,也所以常被人嘲笑。工厂里有他的一位老同学维护他,待他很好。
那位同学已经是一位出色的工人了,并且下个月就可以开始领薪水。
这是件值得庆祝的事,毕竟是他人生中的第一笔薪资,汉斯无法拒绝地参加了聚会。
丝毫不会喝酒的汉斯被人灌了许多酒,醉意弥漫的他看了眼时间,决定回家,晚上十点多了,再不回家,父亲会生气。
回家的路上有一条河,第二天早上,有人在下游发现了汉斯漂浮的尸体。他脸上是安详,似乎没有在那寒冷的夜里挣扎过。
当然,人们也不知道,那孩子究竟是醉酒而失足滑下水,还是自愿投了河。
他的父亲,前一天晚上还在焦急地等待儿子回来,说着气呼呼谩骂的话语。
在神学校的那一段抒写,无疑是黑塞的真实经历。在他的少年时,也正是因为神经衰弱而离开神学校,并且几度有过自杀的想法。
但黑塞,没有成为汉斯,而像是海尔纳,那个离开了就不知所踪的诗人。
初次读黑塞,是《德米安·彷徨少年时》。那是我从未有过的读书体验,读过后甚至几天无法缓神,完全投入了那个虚幻的世界,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再读,即是《荒原狼》、《流浪者之歌》,再到《彼得·卡门青》、《在轮下》、《漂泊的灵魂》以及散文集,诗画集。
我惊异于,竟有这样一个伟大的作者,将自己的灵魂注入那些各不相同的作品中,却又能抽离开,以旁观者的身份,去塑造那个个奇妙的场景与人物。
在小说中,他往往不止存在于单个角色的灵魂,而总能在几个人身上窥见这位作者的影子。并且在遥远的未来,让读者在那之中看到从未发觉的自我。
对,不需要黑塞本人同意,我已将他作为无可比拟的知音同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