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正能量燕儿,每天分享正能量。
韩剧《请回答1988》中,正焕从18岁起暗恋德善,他曾有无数的机会表明心迹,可每一次他都在无限的思虑中任由机会白白流失。等到他最终有勇气向德善告白的时候,他最爱的女孩儿却已经成为别人的女朋友。
在我看来,正焕其实是 “决策困难症”患者,典型的想太多,越想越没有勇气,越想越难以抉择。而在生活中,很多人做事拖拖拉拉,就是因为患上了“决策困难症”。别说感情大事了,就算是很小的事情,他们都会辗转反侧,时刻纠结。
肚子饿了叫份外卖,选择哪家饭店呢?吃红烧排骨饭呢,还是酸汤肥牛面?纠结着纠结着,午休时间过去了一大半。毕业求职的时候,不知道该选择哪个行业、哪家公司。如果同时得到了好几家公司的录取通知,那更可怕,纠结着纠结着,临近报道期限了才匆忙找家公司入职。
工作的时候也是纠结无比,这个项目做之前要跟老板商量一下思路吗?还是先做出框架再说呢?纠结着纠结着,别人已经做了一大半,他们却刚刚开了个头儿。
患有“决策困难症”的人通常喜欢在几个选择间左右摇摆,哪怕最后被迫做出决定,还是犹犹豫豫,拖拖拉拉,最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时间白白溜走,内心懊恼不已。
我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决策困难症”患者,仔细观察后发现,有的人选择困难只因太过懒惰。他们懒得做出选择,总想着别人能替他们做出决定。最常见的例子就是吃饭时问他们吃什么,回答总是“随便”“都行”。久而久之便养成了依赖他人,自己动手就拖延的习惯。
有些人选择困难是因为可供选择的太过丰富,真的不知道该选什么好;有些人是因为自身能力不足,需要更多时间去判断哪些信息是真的,哪个选择对自己更有利。
但更多的人出现无法决策的症状是因为他们害怕承担后果。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前两年房价暴涨,很多人一直持观望态度很难做买房的决定,结果拖着拖着便失去了最佳的入手时机。有一本书上写道,正常人做决策的过程是这样的:从多方渠道收集信息—思考—做出选择—执行决定。有选择困难的人的决策过程却是这样的:从多方渠道收集信息—思考—犹豫不决—收集更多的信息—思虑更多—越发犹豫不决。总而言之,太多的思虑与犹豫反而成了拖延的元凶之一。
如果你也总因决策困难而拖延,我建议你可以看看出口治明的著作《当机立断:通过“数字·事实·逻辑”做决定》。在出口治明看来,做事杂念太多反而容易导致失败,唯有当机立断才能厘清生活的秩序,赢得机遇。而他本人就是行动力超强、决不拖延的代表。
60多岁的时候,出口治明突然冒出了创业的想法。他的合作伙伴是一位年轻人,一开始他们聚在一起讨论的都是失败的种种后果,越是想太多便越是难以行动。直到出口治明和忘年交合伙人斩断一切杂念,立即行动时,一个绝佳的机遇才慢慢浮出了水面。
那么,如何做到快速决定?《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又给了我很多启示。书中这样写道:“带着目的去选书,带着书单去购书,带着问题去读书。明确了目标,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高效决策并有效吸收书中的内容,实现活学活用。”
带着目的去决策能有效缩短选择的时间。但这往往又会令我们走入另一个陷阱:目的实在太多了,所以选择困难。这时候就要学会“断舍离”,依据本心把优先顺序排列出来,按照第一项去行事。我们的目的越是明确,决策便越高效,行动起来自然不会拖泥带水。
另外,我们得记住“解决”是第一位的,生活中并不是任何一个选择都重要。比如先看书还是先运动?这种选择不值得你耗费大量的时间去分析。只要时间有效利用起来了,哪个先哪个后并不重要。千万别犹豫着犹豫着,最后没看成书也没运动,净躺着做选择了。
如果选择实在太多,不妨依据直觉来做决定。当然,这里的直觉不是说瞎选乱猜,而是依据过往的经验和积累的知识,在瞬间锁定一个答案。比如我们可能第一次见某个人的时候,莫名觉得对方很不错,值得信任。这便是直觉的某种表现形式。
普希尔定律认为:迅速、正确决策是行业内的领头人不可缺少的一项能力,过多的思虑,一定会阻碍决策诞生的进程;而任何一项正确的决策,一定是当下做出来的。有时候,我们就是太过缺乏说做就做的勇气,殊不知,再好的决策也经不起拖延。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趁一切来得及的时候当机立断,即刻行动!
谢谢你的阅读与观看,如果喜欢的话可以给燕儿点点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