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若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禅宗
上次听了《好奇心》这本书,画了思维导图,边听边做笔记,效果不错,越来越喜欢听樊登讲书了。
《好奇心》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刚入门,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大致内容:
1.小孩子的好奇心比大人强一些,4岁以后呈下降趋势。
2.好奇心来源于知识缺口,里面讲了无知而快乐效应①无知所以提不起好奇心②什么都懂不需要知道③不知道事物的存在④没必要知道
3.从一个知识大块中撕开一个小的缺口,知识大块没有意义,要从小缺口中发现问题。
4.知识含量越多,好奇心越大。
书里还讲了一个重点
互联网是工具,但是对于丧失了自我进步、自我学习能力的人来说,互联网就是一个巨大的黑洞,把你的时间、精力全部都吸进去,甚至有的人还在互联网上赌博,人与人之间的鸿沟变得越来越大。
人们并没有因为数字技术的普及而缩小成就差距,反而加大了浪费时间的差距。
大量原本不上学的人,开始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去浪费他们的时间。
保持虚心若愚的态度,学到老活到老。
建造自己的数据库,里面讲了一个尤里卡时刻。
尤里卡时刻简单来说,就是我们想一件事想了很久,突然冒出的灵感。
狐猬精神,既要像狐狸🦊知道很多事情,又要像刺猬🦔只知道一件事情。比如像查理·芒格那样的T型人才,芒格了解物理学、数学、心理学、社会学、艺术等,但是在财务、投资方面是芒格的强项。
朱熹的格物致知,万物皆有其理。
最后用麦金纳尼的话结尾。
麦金纳尼:“当你生活在一个平淡无奇的地方,你可以选择如何看待你身边的世界,我们可以像其他人一样,度过每一天,一遍又一遍地看着同样的东西。从不多想,它们是如何成为现在的样子,为什么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或者保持现在的样子,也不去思考,怎样才能使它变得更好。或者我们还可以去选择了解它们,一旦我们选择去了解周围的事物,并且对它们产生好奇,其实我们就选择了让自己永远不会感到厌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