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初三学生在日记中写道:为什么周围的人都不理解我呢?想找个说心里话的人都没有,我该向谁说说我的感受呢?感觉好孤单啊,同学们都忙着上课写作业、考试,平时连个聊天的时间都没有,更别说玩在一起,我觉得自己的世界随着成长越来越小,越来越越单调,我渴望跟爸爸妈妈或同学聊天,就像小时候那样快乐无忧,我希望自己的世界能够变得多姿多彩,每天,都有许多的新鲜事,而不是充满着可恶的孤独感.”
我们常说少年不知愁滋味,可是少年也会有愁,他们心中的纠结不比大人要少.
曾有一个报告调查显示,北京未成年人有20.8%的孩子存在中度程度的孤单,有22.5%的孩子表示没有真心朋友,有45.6%的孩子们相信多数人是不可以信赖的,有36.1%的孩子有过离家出走的念头。
青春期的孩子都觉得自己是个小大人,总想一夜之间成熟起来,把父母的关心变成唠叨,老师的关心失去了威信,就连平日挺好的同学现在也不那么亲密无间,无话不谈了,自己一肚子的心事,不知道该和谁说。
这种孤独感也是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一种表现,孩子一方面自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极力想摆脱父母的管教,不愿意再被当做孩子,希望别人尊理解他,另一方面,由于独立生活的能力还较差,却又十分眷恋,依赖父母,孩子交往社会化的需求,进一步增强,需要的性质也有所改变,他们希望被理解,被尊重,心理活动开始指向自己的内心活动,有了秘密,自我交谈的时间有所增长,在与人交往时变得不那么坦率,即使是对亲近的的人也有所保留,他们不仅难以与长辈沟通,同龄伙伴之间也不容易找到真正的心心相印的知音,常常感到不被人理解,在心理上产生不同程度的孤单。
现在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也是造成孩子孤单的原因,在学校同学们都忙着学习考试,放学了,又要匆匆忙忙赶回家,很多时候是孩子自己一个人呆着,接触社会的机会更加少之又少
心理学家认为目前至少有三大因素,使孩子的孤独倾向加重。中国出现了8000多万个独生子女,他们没有兄弟姐妹,父母又多为双职工,很少有时间陪伴孩子。第二,平房的减少高楼的增加,由于楼房的封闭性,人们之间的交往明显减少。第三父母处于安全考虑,不鼓励孩子之间深度交往。
作为父母的我们,不仅仅给孩子提供物质上的东西,也应该关注孩子的精神和心理,时间无论平时工作多忙,都应抽空陪陪孩子,听听孩子的心里话,哪怕孩子不愿意说,多一些关心的话对于孩子来说也是很大的安慰,他们会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怀和爱,而不至于陷入到孤独的泥沼之中。如果孩子长时间的陷入孤独,就可能会造成性格上的缺陷,甚至患上抑郁症,那样就得不偿失不亩,即使赚再多的钱,也无法弥补孩子的健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