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国学与传统文化
当我们谈“儿童国学”时,我们在谈什么?

当我们谈“儿童国学”时,我们在谈什么?

作者: 天使在线幸福家庭 | 来源:发表于2019-06-04 18:21 被阅读7次
    天使在线幸福家庭(haitaotianshi)

    儿童学习国学的两个维度

    当我们在谈儿童国学的时候,离不开两个维度:

    第一维度是儿童,亦即每个人的少年时期、幼年时期。

    第二维度是国学——即:什么是国学?国学的内涵和外延到底是什么?

    第一个维度。我们的对象是儿童,这又要从两方面来考虑:

    第一个方面:儿童不等于成人,适合成人的方式未必适合孩子

    第二个方面:幼儿终究会长大成人,无论我们以什么样的方式教给他什么,引领他什么,期望他去学什么。

    我们都希望孩子长成他自己本来的样子,一个顶天立地的人,所以在幼儿课程选择时,需遵从两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遵循他自己的身体与智力的发展规律。

    第二个原则:我们教授引领的内容是具有可延展性的,是可以从幼儿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甚至于他的一生来说都有着某种方面意义的。

    当然我所指的意义,不仅仅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考试可以考高分”,“这个孩子可以出口成章”,“好好地写作文”等等相对功利的角度。

    从非功利角度来说,比如孩子对画面的感受,他的审美以及他的道德境界以及他与自然的链接,这些方面都可以称为“我们对孩子希望他长成一个人的必要条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他处于生活的哪个层次——是在生存、生活、审美、道德还是天地自然的境界?

    这就对我们在开发国学课程时提出了要求:

    我们如何面对孩子?

    如何去面对国学?

    来到这里的我们,我相信都是认为孩子可能是需要学习国学的(当然不一定是必须)。还有一种可能是你想确定一下到底是不是只有国学最好?那我可以很确定地告诉大家,并不是。

    读书:读的越多就越好吗

     

    在确认什么是国学之前,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我最认可的观念:如果一本书不能够让你在幼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以及老年时期,每一次重读都有新的见解和认识,每一次都像久别重逢一样,那这本书对于我们人生的意义是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的。

    我在诗经课中跟大家说过,有学者专门研究过,像唐代的这些最伟大,第一流的天才,比如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王昌龄、王之涣他们到底读过多少本书?最后得出结论是五十本以内,可是我们现在孩子的阅读量,包括我们幼儿阶段的阅读量,有些孩子都大大超过了这个阅读量。

    为什么我们费了这么多的功夫却没有培养出天才?

    这就涉及到另外两个问题,一个是孩子读书的质量,一个是孩子的读书的方式。

     

    读书的质量

     

    从读书的质量上来说呢,值得一读再读的书是最有质量的。例如我认为一个孩子从胎教的时候学《诗经》都不算早,因为它里面的很多句子在有文字之前就已经存活于我们这个民族的口头上的,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口传文学,最后才转成了文字。

    关于读书的方式

    我在春之谷上课的时候,有一个妈妈在我课堂上学习了《芣苢》这首诗。她回去之后自己边吟诵边做出动作,她家上幼儿园中班的儿子就问,妈妈,你是不是在采种子呢?而且还要求和她一起学习这首诗。这个孩子问的问题非常准确,他不是问,妈妈,你是不是在采什么东西,他问是不是在采种子?这个时候,就是读书这件事情可以发生的时候。

    当我们让孩子跟着我们去做这个动作的时候或者我们只是自己边唱边做,他便可以模仿出来。孩子只可以模仿他可以看得见的部分。

     

    你看书的时候,他以为你在安静地坐着,坐着有什么好模仿的,又不好玩。

    只有你读书,而且你的声音是乐音,里面有节奏有旋律;你有动作,你的动作很有节奏,而且很准确的时候,他才可能可以模仿你。

    当我们外出的时候看到有种子的草,我们可以边吟诵《芣苢》这首诗,边采种子,把它做成一个真实的游戏来玩。这个时候,孩子不仅仅动用的是他的听觉,还有整个身体的动作——他是在用整个的身体来记忆来感受的。

    另外当我们在吟诵这首诗的时候,首先关注到的不是声母、韵母,而是它的节奏。在小孩学习的时候(例如在幼儿园时期),它的第一原则是:孩子内在节奏感的建立。

    不同年龄阶段如何学习诗歌

     

    有个朋友问:我如何在幼儿园带着孩子一起学习国学一直学到高年级呢?

    1.幼儿园阶段

    在幼儿园学诗经的时候,掌握节奏就可以,字对不对没有关系,读得对不对没有关系,然后在这个节奏中他让自己很自在地与诗歌在一起。

    吟诵和朗读的不同就在这里:吟诵有旋律有节奏,而且一直在重复。孩子学习很大的一个特点是不停地重复、有旋律可模仿。

    2.小学低年级阶段

    在一二年级的时候可以让孩子把每一个韵字读得很饱满,他去感受韵母里面所韵含的诗歌情感,比如“桃夭”里面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个“华”,声音里面是开花的,我们可以反复地让孩子去做开花的动作。

    我们有些朋友是华德福学校的老师或妈妈们,优律思美里面的“a”的这个音其实就是一个逐渐打开和接纳的一个过程,那它是开花的,它可以来表达这样的含义。

    3.小学高年级阶段

    到了再高一些年级的时候这里面的画面会越来越清晰。因为我们曾经带他去采摘过芣苢,也带他在春天里看过桃花,他是能够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变化的。

    到了更高年级的时候,诗经背后整个的文化背景是可以在孩子的脑海呈现出来的:

    为什么芣苢这首诗能够尽显天下太平气象,为什么“桃夭”这首诗是新娘子出嫁的时候唱的,却并不是那么欢乐?

    不仅仅因为她是贵族嫁女儿得端方,得优雅。更重要的一点是,凡是贵族嫁出去的女儿,除非她所嫁的那个国家灭亡了,否则他永生永世都不能回到他自己的母国,也就是说这一次的离别很可能是永别,所以她有喜悦也有哀伤。

    由此可见,在诗歌里面我们从幼儿阶段开始带给他以节奏带给他以声音的感受,在小学1-3年级的时候带给他画面带给他动作,到了更高年级的时候带给他情感,到了六年级以上,我们可以带给他时代背景。

     

    如何让孩子“真正读书”

    我们在学商周文明的时候,孩子不是一无所知的去面对商周文明而是一次又一次的与自己最熟悉的典籍相逢。那么接着需要解决一个问题就是:商周文明放在幼儿阶段讲,到底难不难?孩子眼中的难和我们成人眼中是不一样的。

    真正的读书不是我要求你来读,而是你在耳濡目染中自然而然学会了读诗。

    举一个挺让人大开眼界的例子。他是我弟弟的孩子,有一次我在我房间录课,我录的是李峤的《风》这首诗,我怕他捣乱,就让我妈妈带他出去玩。我录完后打开门,他爬在门缝里对着我喊了一句,入竹万竿斜,脸上满是狡黠的笑,当时他才两岁多,后来他很快就学会了小学生必备古诗词75首,因为我整天录音整天录音,他顺便就学会了。

    我觉得并没有必要让他提前学,所以也没有专门去教他。直到有一天,我特别想让他给我吟诵《桃夭》,她一脸的嫌弃,不想吟诵,他觉得那个节奏太简单了,不喜欢。那这个时候的他喜欢什么呢?喜欢《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这个节奏旋律比起《诗经》来说,要难得多得多,但是由于他接触诗经和格律诗较早,所以他觉得《长恨歌》这种,太好玩儿啦,特别有意思,有旋律。突然有一天他对着我说:“我姑姑‘天生丽质难自弃‘”。

    当时把我感动的眼泪都要掉下来了,从来没有人去这样教他,然后他自己就知道,这句诗是可以用来夸人的。

    另外一个例子。我们大梁书院,有一位老师叫薛介,她的女儿是李叶蘩。当时我们在做网络师资培训,一两周的时间内所有的人吟诵同一首诗。我记得比较清楚的是在那两周里面,我们吟诵的是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我吟诵一下,大家感觉一下: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是不是还挺难的,我都觉得挺难的,当时我学这个基本调,费了很大的功夫。但是那个孩子,由于他妈妈每天要点评别人的吟诵,每天都要听几十遍,连着两个星期。后来这个孩子自己就学会了,不知道怎么的,在我们那个书院的楼上楼下,自己边跑边吟诵这首诗,觉得特别愉快,他希望像她妈妈一样,可以去读这些内容。

    我在这里举的例子主要是为了告诉大家: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成人最重要要做的是自己去读书,要开口读。

    不要有太多的心理障碍,不要想着说,他的孩子教的是《声律启蒙》,我的孩子教的是《三字经》,这可怎么办,她的孩子读了《论语,我的孩子读的却是《诗经》。

    教育一定是有次第的,但是从广泛的意义上来说,孩子能吸收到的就是他愿意学的部分。所以我们没有必要专门强制性的把它当知识一样带给他。

    什么是国学

     

    说到国学的内涵和外延,从广义上来说,我们国学真的是一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什么围棋呀,什么京剧呀,刺绣啊,弓道啊,等等等等。

    但狭义的国学,基本上只包括蒙学、四书学和经学。如果我们把这个狭义的再扩张一点,那么只包括我们中国的传世的典籍,也就是平时所说的经史子集。

    我为什么要用蒙学、四书学和经学这样的顺序来说呢?因为这是我们带孩子学习的顺序,这一部分,特别适用于幼儿园的老师。

    如何学国学?

    回答这个问题,我从一位家长在群里提出的问题开始:如何判定一个所谓的私塾或者国学学校是不是负责任?

    我认为,首先如果这个学校不是从蒙学、四书学到经学这样的体系来走的话,那么他一定是有问题的;除了按照这样的体系来走,同时还要知道蒙学包含哪些?四书学包含哪些?经学包含哪些?还有它们分别指向的是什么,是要带给孩子什么样的内容,并且还有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教授。

    我们今天主要是幼儿园的家长和老师们,所以我就着重来说蒙学的部分,蒙学的部分,向来最重要的是“三百千”,三就是《三字经》,百就是《百家姓》,千是《千字文》《千家诗》,这是很传统的说法。

    当然,现在很多人也会去教授一些其它的内容,这个也不见得是更好。因为“三百千“各自有它不同的功能。《三字经》不仅仅是用来识字,更重要的是在《三字经》里面,它告诉了我们整个的读书顺序,比如说先读《论语》,再读《孟子》,再读《中庸》,再读《大学》

    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和顺序带入蒙学?

    现在我们看到的,很多私塾都是学庸论孟这样的顺序。学庸论孟只是因为《大学》《中庸》两篇篇幅比较短的。篇幅比较短,与内容比较简单是两个概念,每一个人成长的顺序都是从感性走向理性的,而《论语》,在四书里面是最感性的。

    朱熹在他的《朱子语类》里面明确提出。学习四书的顺序应该是《论语》《孟子》《中庸》《大学》。所以,我们不能因为它短,就认为它简单,这是不可行的,那么在《三字经》里面,其实已经明确说了,应该怎么来学。

    另外呢,学完四书,该学经书,那么经书学完了,该学史书,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前四史”或者是“二十四史”,或者是《通典》《通志》等等这些书。

    当然,由于我们现代人的需求不同,我们不见得有时间和精力学到这么多,但是请一定注意它的顺序。

    因为最重要的是会在最前面来学。最前面的,是学习的工具和方法。后面的书,是你一辈子都要去读的。这就是关于蒙学、四书学到经学的一个顺序。

    百家姓是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的,因为大家觉得没有什么用。但在整个蒙学体系里面,《百家姓》是唯一一个乱序版的。那我们在读《百家姓》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读什么?

    我们在找自我的最久远的认同感——我们姓什么?我们从哪里来?我们的祖先是谁?他们曾经做出过怎么样辉煌的成绩?我们如此好奇,我们特别期望能够知道。而百家姓便是这样的一部典籍。

    另外来说说《千字文》《千字文》本身是一本书法著作,它是按照部首来排的,它的字、字形是比较接近的。

    它的原名叫做《次韵王羲之书千字》,是因为南朝梁武帝,为了让他的公主练习书法,委托了周兴嗣来创造了《千字文》,是用来教授儿童基本汉字的,与《三字经》不太一样,而《三字经》里面的意义层面要更多一些。

    《三字经》可以识大量的字,同时告诉我们读书的顺序;《百家姓》是机械记忆以及找寻自我认同感的;而《千字文》是一个极好的书法作品,同时是为儿童所编成的,带有启蒙性质的诗歌选本。

    蒙学的学习顺序是从《三字经》开始,那他正确的学习方法是什么呢,我认为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吟诵。因为比起我们的朗读来说,吟诵有旋律,有节奏,他同时可以让孩子沉浸在其中,建立他内在的稳定的秩序感,还有就是我们可以尝试着在带孩子走路的时候。

    在我们去餐厅排队的时候,我经常会要求甚至一直到七八年级的孩子。我吟诵一个字,你只许走一步,我吟诵完一句,你走出去,另外一个同学才可以开始迈步。那么稳定的秩序感就这样建立起来。

    《三字经》里面,其实是有一部分专门儿来讲授学习的顺序的,比如说。“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还有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紧接着,“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然后呢,“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他会告诉我们准确的读书顺序,这些呢,我们会以后慢慢的来跟大家分享。

    这就是关于蒙学的几种著作,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带入。

    我认为集部的著作,比如说李白的诗歌,杜甫的诗歌,是应该进行到更低年级的。因为当我们让孩子把诗歌唱出来的时候,不仅仅感发了他的意志,唤醒了他脑海中的画面,他看到春天的时候,知道什么叫“迟日江山丽”,什么叫“拂堤杨柳醉春烟”,什么叫“绿柳才黄半未匀”。

    我们现在的孩子非常活跃,有时候有点太闹了,我们需要让他闹的一面,有节奏地闹起来。读诗歌就可以让他们闹的与音节合二为一。

    不仅仅是我这么认为,宋、元时期以及明代,有很多学者在教授自己家孩子的时候,已经用了这样的方法。他们是这样说的,所以“故凡诱之歌诗者,非但发其志意而已”,意思是说,但凡教他来把诗歌唱出来,不仅仅是为了感发他的意志。

    感发意志是干什么呢?是为了让孩子的心灵与自然有着更紧密的链接,是为了他有一个审美的眼睛。

    “亦所以泄其跳号呼啸于咏歌”,也是为了消解他天天跳来跳去,到处乱叫的这个状况,让他消解在读诗的声音中。

    “宣其幽抑结滞于音节也”,如果他内心很郁结,很沉郁,觉得自己不喜欢跟别的小朋友一块儿玩儿,他可以和诗歌玩。

    所以事实上很多诗歌是可以在幼儿园来的,比如说很多五言诗,画面感很强的诗歌,都可以在幼儿园来读。甚至个别七言诗也不是不可以。请注意,我不是要求孩子学会、学懂。只是去感受节奏,只是去看到画面,如此而已。

    我们在幼儿阶段所有的读书。只是为了以后的某一天,他可以与这些内容,这些经典,这些最美的画面重逢。我们现在的孩子,毕竟不是古代的孩子,我们读书不是为了考科举,我们不是让孩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我们所有读书的指向,是让他与这个世界的链接更紧密,让他更能长成真实的自己。

    (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当我们谈“儿童国学”时,我们在谈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dmrx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