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美国
亚洲和欧美对待口罩的态度大不同

亚洲和欧美对待口罩的态度大不同

作者: 7db4b8ca2725 | 来源:发表于2020-03-08 21:08 被阅读0次

疫情期间,亚洲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出现了排队抢购口罩的现象。反观欧美国家的民众,却镇定自若。到底是什么造成这种意识和行为上的区别呢?

1.欧美

(1)美国

美国各州相继宣布进入紧急状态,但总统大选集会还在如常进行,而NBA等大型体育赛事也只是在做无观众空场比赛的预案,并没有更加严厉的措施。副总统彭斯和美国疾控中心都呼吁,没有染病和没有相关症状的人,不需要购买和佩戴口罩。

而在民间,美国民众的日常生活也没有发生大的变动。在美国的大城市中,比如纽约和西雅图,很多亚裔人士都戴上了口罩。而其他大多数的美国人,并没有佩戴口罩的意愿。

近段时间,美国甚至流传着“口罩无用论”。所谓无用,指的是作用不大,即戴了口罩不一定就能阻隔病毒,反而会让人忽视其他防疫措施。

尽管如此,在美国,口罩依然短缺,出现了“一罩难求”的局面,可以看出美国的口罩供应量之不足。

(2)欧洲

欧洲国家与美国的情况大同小异。

疫情爆发以后,在英国首都伦敦拥挤的公共交通系统中,戴口罩的人还是占少数。

英国首相发布防疫措施

一方面,英国的公共医疗部门采取了多项控制疫情的措施,积极宣传卫生和防疫知识,也在考虑停止公众机会和大型运动赛事;另一方面,英国政府淡定地表示,预防病毒的传播,比戴口罩更重要的是洗手和通风。

2.亚洲

在亚洲,则是完全不同的情况。中国大陆的情况大家都知道了,不用多说。而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是纷纷采取措施,呼吁民众佩戴口罩,以及保证口罩的供给。甚至有其他行业的公司,也加入到口罩生产的行列当中。

(1)韩国和日本

韩国约有5000万人口,而口罩制造商每天生产1000万个口罩。即使一半人不出门,仍存在每天1500万个口罩的缺口。因此,韩国早已限制口罩出口。

韩国没有强制规定民众要戴口罩,但其建议民众出门都佩戴上口罩。

此前,媒体上有不少关于韩国民众排队抢购口罩的报道。

日本方面,出现了炒卖口罩的现象。为加以遏制,日本政府宣布禁止网上转售口罩及哄抬口罩价格的行为,违反此禁令者最高可判刑5年和罚款300万日元。

(2)港澳台和新马泰

台湾和泰国先后推出政策,限制口罩出口和旅客携带口罩出境。另一方面,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增加口罩产量。

台湾和澳门还出台了限制公众购买口罩数量的举措,通过身份证登记的方式,记录民众购买数量。同时,两个地区都指定口罩价格,以防范大幅涨价的行为。

新加坡表示,由于台湾等地区禁止口罩出口,正加大本国口罩的生产规模。

香港方面,口罩供应量严重不足,很多独居老人不会用手机上网,缺少购买口罩的渠道。有部分每月领取最低生活保障的老人,面对大幅上涨的口罩价格,只好重复佩戴口罩,甚至用布料自制简单的口罩来防护。

香港各界人士都想办法为社会大众尤其是弱势群体提供口罩,包括艺人古天乐。日前,他到处寻找资源,最后得到了130万个口罩,并将其全数捐给香港市民,尤其是老人等弱势群体。

3.欧美的观点和态度有所不同

(1)口罩的作用

欧美国家的主流观点认为,口罩的功能不是防护,而是避免患者将病毒传染给别人。口罩主要是给染病的人以及医护人员戴的,普通人戴甚至会招来异样的目光,引起旁人的不安,甚至遭受歧视。

欧美各国政府也呼吁没染病的民众不必佩戴和购买口罩。

简而言之,他们认为病人应该戴口罩,无病无痛之人则并不需要。

(2)其他手段更有效

相对而言,洗手和通风等其他手段比戴口罩更为有效。

(3)政治原因

欧洲人不戴口罩还有政治方面的原因。为对付恐怖主义,很多国家都有禁止蒙面的法律,比如德国在80年代就曾禁止集会群众蒙面,以防范暴力和极端激进主义。

(4)地理因素

很多欧美国家,地广人稀,即使是群众聚集的公共场所,人口密度相对也不会很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亚洲和欧美对待口罩的态度大不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dojd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