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十九世纪的爱情

十九世纪的爱情

作者: 细流涓涓 | 来源:发表于2016-05-04 17:30 被阅读0次

    献给少数幸福的人,这是司汤达《十九世纪的爱情》译者在扉页的赠语。换做是我,我愿改为献给追求幸福的人,不求熨贴,只为表达一个时段的心境。                                       “米兰人,活过,爱过,写过”,是其自撰的墓志铭,无论是在《巴马修道院》,还是在《红与黑》,他所呈现出来的都是一种在追求过程中的幸福。它的追随者和践行者素来很多,古今如是。有行吟诗人大冰,也有丽江、康区的谪凡女人听夏。怀揣期待,却无关结果。                                                           世界的多彩在于多种价值观的并存,在大熔炉里锻造却又不让它们浑然难分。正因为此,在这个开化的世界,每一刻人的思想都经受着冲击,让我们对原存的固若金汤的价值体系不断怀疑,不断摧毁,不断重建,循环往复,永不停息。在《无能的力量》里,卢安克说,人类大部分的苦都是因为期待,其实在人生中不存在任何必须的事情,只存在不必要的期待,没有任何期待的人生是最美好和自由的,因为这样,人才能听到自己的心。初读此话,于我而言,算是一个启蒙,倒没有达到康德所说的摆脱了自我造就的蒙昧的境界,而是它诱使你站在世界的另一端,重新思量这个繁复的社会,然后,理解,归位,历险,预备下一个超越。          对每本书都会有个预期,这本不可谓明智,却又能给人带来意料之外的惊喜。或许会发现日本大正时代的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与匈牙利的雅歌塔.克里斯多夫的《恶童三部曲》在嵌入时代背景的虚化手法上共通。当然也会个人偏向性的认为被冠为心理分析大师的司汤达远不及奥地利茨威格对人物心理的精准把脉与刻画。《晏子使楚》中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意在说明物种的地域取向。物种如是,文学作品理应相差无几,这一预期让我惊恐。第一卷里司汤达条分缕析梳理的十九世纪的爱情与自我的认知有诸多契合。不禁反诘,是人类进化得太慢?还是司汤达有先知的智慧?是爱情有其亘古不变的要旨?还是自己不够开化?虽然对他将爱划分为激情之爱,趣味之爱,肉体之爱,虚荣之爱的观点不敢苟同。但个人对其将结晶喻为爱情极为推崇。这是心灵的作用。按照萨尔茨堡盐矿钻石闪烁的树枝的原则,世上一切美丽、高尚的东西都成为钟爱对象的美的一部分。所以在纷至沓来的万事万物里,看到大自然和艺术中美轮美奂的事物时,会顷刻想到我们想要分享的对象。这是不是就是在来不及思考的匆忙里,才会发现谁会浮现在自己心里?如此说来,她在俯瞰烟波浩渺的萝卜洲时想起思想僵化远在海港的“钦州”也就不足为怪了。是不是很多时候,我们总有一个冲动想要直抒情怀,当真到那个时点了,又开始踯躅不前,用司汤达的话叫“发烧”。我们要么缄口不言,要不就是语义混杂,文不对题,没有表达出自己的心之所想,并且事后会间歇性的记不得自己说过些什么,要不就陷入傻里傻气的论辩中。这种“发烧”似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又似乎与男子女子的精神活动有关。在我看来,这些精神活动是不是在女子身上更缓慢,更温和,更羞怯。何为成熟的爱情,他未做细述,是当自己发现自己做了虚假的推理,仍对整个结晶过程深信不疑?还是一种超越传统欲望的柏拉图式的爱情,不可否认是《论爱情的诞生》里的观点同唐纳德.R莫尔所解读的在爱情中急速前进的人将会大大扩展爱的对象的范围这一观点不谋而合。              幸福在经过艰苦而漫长的探索之后方可真正理解,正直,诚实,聪慧,勇敢是幸福生活的本质,那么爱情呢?在参透爱情的真谛的道路上还有好长的距离要走。                      可将一步之遥走成千山万水,也可将千山万水走成咫尺之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十九世纪的爱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dorr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