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建了一个博客小站:宁萌的笔记本,用于记录分享读书、英语学习、技术等的笔记和心得。欢迎您到小站阅读这篇文章,点击直达:英文有声书和广播剧推荐之一,没有广告打扰,享受清净阅读,还可以留言评论哦!目前博客还在建设改进中,如果打开网页有点慢,请您多多包涵,感谢支持!
近两年我对英文有声书很感兴趣,我觉得有声书的魅力在于播讲者让书的语言生动起来,同时又忠于原著,给读者(听众)留有一些想象的空间,可以自己“描绘”角色形象。听有声书给了我很多美好的回忆,跟着书中的人物高兴或者悲伤,听着听着,有时一个人也哈哈大笑,有时又泪眼朦胧。现在我想到听过的某本书,脑子里会浮现出听书时让我印象深刻的话,以及播讲者读这句话的声音、语气、情绪。
最近听哈利波特有声书时,播讲者 Jim Dale 在录音结尾说的一段话我挺认同。他说,回想我们小时候最初的阅读能力就是通过听父母读故事书获得。听书对于孩子阅读习惯和读书兴趣的培养很重要。我认为,听有声书是培养语感的好方法,而且有声书一般有故事情节,更能激发我们上下文联想的能力。此外,听有声书可以和一些简单的工作同时进行,比如散步、做家务等等,高效地利用时间。
说了这么多有声书的好处,您是不是也跃跃欲试,想开始英文有声书之旅呢?那么,问题来了,听什么?去哪里找资源?
听什么?
建议从自己感兴趣的题材入手。爱情、科幻、侦探、悬疑、童话...,都可以。就我自己的经验而言,听之前我会搜索一下这本书的简介,了解大概的故事情节、人物等信息,这样听的时候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对于找不到简介的作品,我就会先听,听到一半左右,弄清了大致情节和人物关系,如果和前面听书时的重点有偏差,我就回到开头再听一遍,这样就能把握整本书的大致情节,理解作者的意思。
听不懂怎么办?
请回想一下,我们小时候,一开始是不是也不能完全听懂读懂,会遇到好多“生词”?有时我们结合上下文、故事情节推测出来意思,有时查字典、问老师之后明白了意思。这里也是一样,不用追求每词都听清楚、每词必懂,而是像我们听别人说话一样,让自己进入语境中,抓住主要意思。
去哪里找资源?
1.豆瓣英文有声书小组,里面有很多有声书推荐和介绍,有的资源可以下载。
2.喜马拉雅、哔哩哔哩(B站),这两个APP可是学英语的好帮手哦!试着到里面搜索想听的书看看,说不定就有热心的播主分享了这一资源可以收听。
我把自己听过的英文有声书和广播剧中觉得好的作品整理总结,分享给大家参考。同时提供了相应的喜马拉雅/B站链接, 只要点击“收听链接”项,就可直达作品页面收听,在此感谢播主/up主的分享!
1.英文有声书-类型:都市爱情,
书名:Rage of Angels,
作者:Sidney Sheldon,
播讲者:Lorelei King。
收听链接
这部小说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畅销书作家 Sidney Sheldon,他被誉为说故事高手,书中人物描写、用词等都很棒。
小说讲的是一位刚工作的年轻女律师 Jennifer 的成长之路(其中描写了几个案子和精彩的法庭辩护),以及她与参议员、黑手党老大之间的情感纠葛。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可能剧情略显俗套,因为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写的小说,现在的人们看多了各种都市剧,已经熟悉了这类题材的套路,哈哈。
之所以首推这部作品,是因为它让我第一次体会到了有声书“绘声绘色”的感觉。播讲者让书中的每个人物都栩栩如生,就拿法庭辩护来说,正方公诉律师检察官、反方辩护律师、嫌疑人、原告、被告、法官,这么多人物,大段对白,看书都很容易就把各个人物说的话弄混了,而播讲者通过不同的声音、语速、语气,把各个人物分别塑造出来,你能感受到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脾气,让听众有强烈的现场感。
2.英文有声书-类型:科幻,
书名:I, Robot,
作者:Isaac Asimov,
播讲者:Scott Brick。
收听链接
这是大名鼎鼎的科幻小说作家阿西莫夫(Isaac Asimov)的作品,里面有九个小故事,都是关于机器人和人类的故事。书中还有著名的 “机器人三定律”:
一、机器人不能伤害人类,或者看到人类有危险而坐视不管;
二、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除非与定律一冲突的情况;
三、在不违反定律一、二的情况下,机器人要自保。
书中很多故事都是围绕“三定律”产生的悖论情况展开讨论。 这本短篇小说集发表于六十多年前,可是现在看来仍不过时,精彩至极!听完之后,以前关于人工智能、科幻的诸多想法、认知就在我的脑海中翻腾碰撞,让我不停回想。更重要的一点,这本书让我联想到现在对于人工智能的利弊讨论,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人类自身,解决问题的钥匙在人类手中。
一开始听播讲者 Scott Brick 的声音觉得有些平淡,但是耐心听完第一个小故事之后,就越来越入迷。现在想起这部作品,我脑子里还会回响起各种声音:
- 小女孩惊喜地呼喊机器人“Robbie”;
- 机器人中的“笛卡尔”Cutie 一本正经地说“I myself, exist, because I think”;
- “Liar”那一集的最后,机器人的痛苦崩溃;
- 机器Brain思考中被Susan打断,他的那声呆萌的“Huh?”;...
无一不活灵活现。播讲者让机器人鲜活起来,让我在想象这些机器人时不再想到冰冷的机器和机械的语音,而是也有情感,也会失落、伤心、纠结、迷茫、生气。其实想想也是,机器人由人类制造,自然也会带有人类的行为模式。总之,这本书值得一听、值得一读。
3.英文有声书-类型:科幻,
书名:Flowers for Algernon
作者:Daniel Keyes
收听链接
这部小说先后获得科幻小说界最重要的两项大奖:雨果奖、星云奖。看到这里您可能会好奇,这部小说为何能屡获殊荣?它有何特别或是精彩之处?
作者在书中设想了有一种脑部手术可以提高智力。先天弱智的 Charlie 在32岁时作为试验对象接受了这种外科手术,短时间内智力快速提升,顶峰时达到天才智商,然后又开始退化。这本书以Charlie的日记形式,记录了他在手术前后几个月内经历的人情冷暖和悲喜交加。读这本书,跟着 Charlie 一起在短时间内品尝人生百味,心情起起伏伏、思绪万千。书中的心理描写很细致真实。了解更多本书,欢迎阅读我的书评:一本书中的人生滋味
这本书的特别之处在于,作者是根据 Charlie 不同时期的智力水平来写日记,因此,书开篇和末尾的日记有很多错别字。如果看文字版,可能需要适应一下。但是有声书里是通过另一种方式来呈现,从开始语气的迟缓、停顿等,到智力提升之后语速加快、增加情绪,播讲者演绎的很好,给人感觉就像在听 Charlie 自己读日记一样。
4.英文有声书-类型:非虚构,科学,人物传记
书名:Surely You're Joking, Mr. Feynman!
作者:Richard P. Feynman
播讲者:Raymond Todd
收听链接
这本书的作者就是参加了原子弹研制、得过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费曼。书中有很多有趣的小故事,让我看到了费曼的率真、对于科学的好奇探索和严谨执着。让我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他提到怎样的学习、教育才是有效的,不是背诵知识点,而是去总结、去验证、试错。费曼也很幽默“调皮”,他多才多艺,学语言、画画、打鼓...有时还会恶作剧,有些故事也让我意识到人们有时会陷入固定思维,反而不能做出最好的判断和选择。
5.英文有声书-类型:非虚构,科学,人物传记
书名:What Do You Care What Other People Think?
作者:Richard P. Feynman
收听链接
这本书同样是物理学家费曼的作品, 上一本书《Surely You're Joking, Mr. Feynman!》比较幽默风趣,让人了解生活中的费曼,这本书给我启发和思考则更多。书中讲到费曼父亲的教育方法、费曼对阿琳的一往情深、以及他对于挑战者号失事的分析和思考,都让人印象深刻。特别推荐读一读后记,费曼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了科学的价值、科学的双刃剑效应,他对未来的思考等等。科学一直在发展,但是我们对于人类自己所知的还太少,还需要去发现可能性、去探索、怀疑、求证。
听了这两本有关费曼的书之后,我写了一篇书评,欢迎点击阅读:率真的科学家费曼
6.英文广播剧:Copenhagen
演员:
Benedict Cumberbatch("卷福"),饰演Werner Heisenberg(海森堡)
Simon Russell Beale,饰演Niels Bohr (玻尔)
Greta Scacchi,饰演Margrethe Bohr(玻尔夫人)
收听链接
二战期间,1941年,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在到访哥本哈根之时,曾与他的老师——物理学家玻尔有一次会面。因为双方都是原子能领域的重要科学家,又分属战争敌对国,这次见面引起世人的诸多猜测。而双方后来对会谈内容讳莫如深,让这件事情显得更加神秘,他们谈了什么?与原子弹研制有怎样的关系?本剧设想了玻尔夫妇和海森堡在天堂对这次见面内容的回忆,演绎得很精彩。在他们三人的争吵和回忆中,听众对于科学的双刃剑效应、科学家的国界等问题会有很多思考。
7.英文有声书-类型:非虚构,科技
书名:AI Superpowers: China, Silicon Valley, and the New World Order
作者:Kai-Fu Lee(李开复)
收听链接
这本书是李开复老师的最新作品,书的前半部分讨论了中国 AI 的崛起,回顾了中国互联网公司和产业的发展;后面讨论 AI 未来和 AI 伦理,分析人与机器的不同,是爱和被爱的能力,设想了如何用社会服务工作来作为新的工作价值衡量标准,建设一个更美好、有爱的社会。了解更多本书,欢迎阅读我的书评:从信息时代到智能时代
书中开复老师讲到了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发展历史,比如美团、科大讯飞、百度等,他还对比了中国科技公司与硅谷科技公司的不同,竞争力、优劣势等。这些科技公司的名字我们都很熟悉,甚至也经常使用它们的产品,但是用英语描述、谈论它们又是一种新的感觉,您不妨听听看。
这本书还给我一点启示就是,在需要情感交流的地方,机器人始终难以取代人。虽然有聊天机器人,恐怕人们内心还是希望是在和人对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