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菩萨,又称文殊师利菩萨,妙吉祥菩萨,释迦牟尼佛左胁侍菩萨,代表聪明智慧。因德才超群,居菩萨之首,故称法王子。山西省五台山是文殊菩萨道场。《华严经·诸菩萨住处品》记载:东北方有处,名清凉山。从昔已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一万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
五台山建寺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寺庙始建于汉明帝时期,唐代因“文殊信仰”的繁盛,寺庙林立。清代,随着喇嘛教传入五台山,出现了各具特色的青、黄二庙。由于各种流派,各种显圣,造就了各种形象的文殊圣像,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五台山的几尊文殊圣像。
吉祥寺灯笼文殊殿3间,内供脱纱灯笼文殊骑虎尊像。灯笼文殊身着袈裟,面带笑容,银须飘洒,衣纺流畅,手提红灯笼,坐在虎背上,姿势优美,神态自然,活似一位现实生活中的长者。若要站在佛像面前,倍感和蔼亲切;若要左右移动,便会觉得他那睿智的眼睛在随你转动,栩栩如生,瑞相天成,怪不得许多游人跋山涉水也要到此礼拜灯笼文殊。
《清凉山志》记载,盛唐时,三原李靖先在京为官,看见和尚胡作非为,非常愤怒,发誓要消灭佛教。后李靖任雁门太守。一天。到五台山打猎,来到中台旷野,突然看到一个赤条条的青年和尚,抱着一位妙龄女郎,正在水池里洗澡。李靖大怒,弯弓搭箭,望着这一对男女射去。正中和尚左肩。和尚抱起姑娘便朝山下跑去。李靖策马猛追,一直追到菩萨顶寺庙,奇迹出现了。只见李靖射出的箭正斜插在文殊菩萨塑像的左肩上。寺内住持僧人闻听李靖叙述后,解释说,这是文殊菩萨为了点化李靖,请了普贤(亦说观音)菩萨变出来的戏法。据说,李靖听了此说,又仔细观察了五台山佛教活动的状况,了解了佛教的仪规教义,也信奉了佛教。菩萨顶僧人为了纪念这一历史传说,便建立了带箭文殊殿,塑造了带箭文殊像。
殊像寺主殿里的文殊像高达11.7米,据说是最大的文殊像。关于这尊文殊像,还有一个“荞麦面头”的有趣传说。那是盛夏的一天,绿毛狮子已塑完,文殊菩萨就差塑造头部了。工匠们犯难了,菩萨的面容、神态究竟是什么样子,谁也没见过。你说要塑成这样,他说要塑成那样,七嘴八舌,众说不一。做饭的伙夫正在伙房里和荞麦面,听见院里吵闹,以为是发生了什么事,忙出来挤在人们中间打听。弄清吵闹的根由后,伙夫大声说:“文殊菩萨的相貌可不是随便捏弄的,你们再吵也无用!”一句话,说得大伙不张口了。伙夫返回房里,正准备做荞麦面食,突然,院内金光照耀,伙夫朝打开的窗口望去,原来是文殊菩萨显了真容!寻彩画匠描摹已经来不及了,他急中生智,就把笼屉里的荞面搬出来,照着菩萨真容的样子捏了起来。头部捏好了,文殊菩萨也在空中隐没了。匠人们来了以后,忙把荞面头安了上去,又在外面贴了金。人们就把所塑的菩萨成为“荞面头菩萨”。
镇海寺的大黑胡子文殊,据说是章嘉活佛从印度请回来的“三大士”像,观音居中,文殊居左,普贤居右。三像是佛经中说的伟男子形象,顶有螺结,腮满胡须,眼观鼻、鼻观心,一幅年高历深的透脱之态,传说是灵鹫山洞窟中苦修所示真容,其中的观音双目微闭,湛然入寂,情态更为生动。两旁的白文殊、白度母,容姿清秀,亦为堪观。
还有文殊菩萨七十二次显化法像的真容院,相传法云大师和塑匠安生一起烧香叩拜,恳求文殊菩萨现化真身。不多一时,文殊大圣忽然出现在殿堂大庭。安生惊喜,伏地叩拜,对文殊大圣乞愿说:“请求大圣能留一顿饭的时刻,让我模仿塑好你的真容妙像。”经过七十二次现化,才把文殊菩萨的真容塑好。从这身文殊菩萨真容像塑好以后,五台山圣灵传遍四方,僧俗大众远近皈依。因为这个缘故,把此寺院称为真容院
明月池的九头十八臂黑金刚菩萨,相传,明成化年间某夜,月舟禅师伫立寺前,忽见对面山梁出现一位九头十八臂,手执各种法器,能放出金光的黑脸黑身,他以为是文殊菩萨显圣,慌忙跌地跪拜,许愿重建金刚菩萨殿,塑九头十八臂金刚菩萨像。并在对面山梁文殊菩萨显圣之地,又建金刚宝塔一座。塔呈4面,高约6米,用砖垒砌而成。腰方颈细,造型独特,颇引人注目。金刚菩萨殿殿内的金刚菩萨造型奇特,黑脸黑身,伟岸高大,右脚登地,左腿屈起,脚踩风火轮,呈“金鸡独立”形。菩萨的脚腕、手腕戴镯,双耳戴环,腿上筋肉暴起,臂上缠绕长蛇,面部一副坚毅刚直的表情。头上又有头,叠至九个,伸出十八臂,皆执法器,所以此像又称“九头十八臂黑金刚菩萨”。佛家称文殊菩萨有“三十二相”,这位就是文殊菩萨显圣为金刚的法像。还有种种妙像欢迎各位亲自来瞻仰圣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