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高效课堂,不免让人联想到什么教学模式之类的,而我的“高效课堂”没有任何模式。“高效课堂”于我来说,没有一点噱头,就是实实在在的课堂,普通得不能再普通。我乐于讲,孩子们乐于听,就构成了我们的“高效课堂”。
也许有人会说,没有什么特色,那算什么高效课堂!我的课堂的确没有什么“几步”“几环”的模式。说实话,我也讨厌这样的课堂模式,因为受到了固定模式的限制,课堂看起来,有些不自在,不自在的课堂又哪里来的高效呢?
的确,高效课堂,也许对于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类课程来说,也许有捷径,有渠道,掌握了便是高效课堂。对于语文这门课程来说,高效课堂似乎不大成为可能,因为语文的目标就是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而核心素养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它是一个慢过程。
“教育是慢的艺术”这句话,也许就是为语文而量身定做的。
语文素养的提高,是由于长期的阅读和写作的积累才形成的。语文教育的任务,是教会学生熟练地掌握与运用母语这个工具来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世界,进行社会交往。所以,语文无法用“高效”来衡量,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对于语文教学任其发展。实践证明,在有限的语文教学上,我们是可以做到高效的,但这是长期的过程,只有有了一定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质的改变,从而使语文课堂走向真正的高效。提升语文高效课堂,我是从以下几点来做的:
一、刻意训练,提升学生的书写速度
写不完家庭作业,几乎是每个家庭都要面临的问题,除了老师布置的作业有些多以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孩子书写太满了。小学阶段,有许多家长是陪着写作业的,因为一旦放松,孩子就会拖拖拉拉,完成不了家庭作业,缺少休息,影响发育。经过与多数家长探讨后发现,孩子完成不了家庭作业原因有二:1.写作业时注意力不集中,写写停听,家长催一下,动一下;2.书写速度太慢。
这两点也是我班上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于是在二年级时孩子有了一定书写能力的时候,我对于书写速度进行刻意训练。比如:每天上课之前抽出2分钟时间,1分钟用来测试孩子在60秒之内谁写的字又多又规范,1分钟用来点评测试结果。用这样的方法,很容易激发孩子们书写的兴趣,因为没有设置难度,大部分孩子愿意参与进来。他们甚至在课后偷偷练习书写的速度,以达到在课堂上获得前几名的目的。这样的训练,不但提升了孩子的书写速度,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注意力,可谓是“一箭双雕”。
这样的训练方法,也可以让家长在家里训练孩子,比如:对于一些简单的家庭作业,家长规定在半小时内写完。长期训练,孩子的书写速度提升了,注意力集中了,听课的效率自然也就提升了。
二、发挥孩子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由于我在学校里承担的业务比较多,常常在上完课后就忙于其他事务,下午没课的时候,很容易忘记布置家庭作业。于是,我就想了一个“锦囊妙计”,让孩子们自己给自己布置家庭作业。起初,孩子们还会按照我的“套路”来布置家庭作业,后来,他们发现这种布置作业的方式有漏洞,于是,很多孩子就动起了“歪心思”,他给自己的作业布置得太少,而且也特别简单,几乎在十几分钟内就能完成,根本起不到巩固练习的作用。
对于此,我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家庭作业由谁来布置”的辩论会。在教室里,我设置模拟辩论场,有正反、反方、裁判、记录员等,正方的观点:家庭作业由自己来布置;反方的观点:家庭作业由老师布置。就是这样一场看似不起眼的辩论会,却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这场辩论赛中,孩子们辩论激烈,他们不但认识到语文学习的目的、方法、技巧,而且还锻炼了自己的口才,更重要的他们接触了一种新的学习内容——辩论赛,可谓一举多得!
的确,在经过那场辩论会以后,孩子们的家庭作业完成的质量高了不少,最为重要的是他们学习更加主动学习,因为他们已经认识到学习不单单是学习知识的事,而是关乎着自己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三、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
我们说课堂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并不是教师的一言堂,那么如何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呢?这就需要教师挖掘课程资源,我们要打通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打通学生与教师的距离。
李镇西老师说,他提出理想的课堂应该有两个标准:有趣,有效。“有趣”是让课堂吸引孩子,“有效”是让孩子有收获。一节课,想让孩子对它感兴趣,那么兴趣点必须在孩子身上,比如:我在讲《三个儿子》的时候,三个妈妈同样提水,一个儿子翻着跟头,一个儿子唱着歌,一个儿子却默默帮妈妈提水,前两个妈妈对于儿子的是赞不绝口,唯独第三个妈妈什么也没说。听起来是一个普通的故事,也许对于孩子们来说感e并不深刻,因为事情即使发生在他们身上,他们也很少能像第三个儿子那样去做。于是,我来个“情景再现”,我让孩子们来演这个故事,于是迅速“招兵买马”,当故事演出来的时候,孩子们都低下了头。
我又继续延伸拓展出“写一写”环节,自己的父母对于自己平时的付出,我们是怎么对待的?这个时候,你有什么话相对父母说吗?当一段深情的背景音乐响起时,孩子们脑海里浮现出一幕幕父母平时的默默付出的场景,他们纷纷感动到落泪。要知道,他们才是七八岁的孩子呀!
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们自然就参与到课堂中了,他们把自己和文本中的那三个儿子融为一体,也就达到了课程设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了,这样的课堂,孩子们记忆犹深,能不是高效课堂吗?
四、解读文本,让文本走进生活
要知道学习语文的目的可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如果把课堂沦为考试,这是可悲的,就意味着考什么,教什么,不考什么,不教什么。语文课堂,是一个全方位的信息渠道,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学到的不仅仅是字词句篇,而是一种人文素养,一种支持我们走向未来的精神品质。学习,最终是为了生活服务,所以,不能把文本当作考试的范本,而是生活的标本,从某种角度来看,文本引领着生活。
教师要具有解读文本的能力,不会解读文本,课堂就容易陷入枯燥的知识传播,也就失去了语文课特有的魅力。
解读文本,我不仅仅解读课本中的单篇文章,而是以文本为圆点,进行辐射,从广度和宽度上对同一主题延伸。比如写母爱的文章,这个作家是怎么写的,那个作家是怎么写的,中国的作家是怎么写的,外国的作家是怎么写的,古人是怎么写的,今人又是怎么写的。解读文本,可以说“牵一发而动全身”,那么这样解读过一个系列的文章,不仅拓宽了孩子们的阅读范围,同时也提升了阅读的能力,那么,将来无论在任何阶段遇到这方面的话题,我想,孩子们是有发言权的。有了这些材料的收集,再加上自己的独特理解,关于这个主题的写作也就迎刃而解了,语文的魅力不就脱颖而出了吗?这样的课堂,老师还用发愁孩子们没有兴趣听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长期坚持,孩子们也会慢慢学会自己解读文本,这不就达到“不教”的目的了吗?这样,还用担心孩子们的语文核心素养无法提升吗?
经过以上几点介绍,其实,高效课堂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方法,唯一的方法就是让孩子们喜欢上语文课堂。如何让孩子们喜欢你的语文课呢?教师就应该关注孩子们的兴趣点,在课堂上,只要让儿童真正站立在课堂中央,他们会对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而浓厚的兴趣是高效课堂的先决条件。高效课堂的核心就是把教师的“教”变成学生的“学”,把教的过程变成学的过程,课堂效率自然得到提升。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老老实实研究学生,踏踏实实解读文本,不要妄图有什么“高效课堂”的捷径可走,要知道,在语文教学这门艺术上,慢就是快,孩子们感兴趣、有收获的课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
2021年1月27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