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小孩误入森林想法简友广场
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一部以记忆为主线的迷人作品

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一部以记忆为主线的迷人作品

作者: 文史挥墨 | 来源:发表于2022-10-25 21:07 被阅读0次

饱尝了人生绵延不绝的祸福、恩怨和悲喜之后,风烛残年的陆游写下了这样的诗句:“老去已忘天下事,梦中犹见牡丹花。”生活在公元前的贺拉斯说:“我们的财产,一件件被流逝的岁月抢走。” 

人们通常的见解是,在人生的旅途上走得越是长久,得到的财富也将越多。陆游和贺拉斯却暗示了我们反向的存在,那就是岁月抢走了我们一件件的财产,最后是两手空空,已忘天下事,只能是“犹见”牡丹花,还不是“已见”,而且是在虚无的梦中。 

古希腊人认为每个人的体内都有一种维持生机的气质,这种气质名叫“和谐”。当陆游沦陷在悲凉和无可奈何的晚年之中,时隐时现的牡丹花让我们读到了脱颖而出的喜悦,这似乎就是维持生机的“和谐”。 

当漫漫的人生长途走向尾声的时候,财富荣耀也成身外之物,记忆却显得极为珍贵。一个偶然被唤醒的记忆,就像是小小的牡丹花一样,可以覆盖浩浩荡荡的天下事。 于是这个世界上出现了众多表达记忆或者用记忆来表达的书籍。

《在细雨中呼喊》,是一本本被记忆贯穿起来的书。要说明的是,这虽然不是一部自传,里面却是云集了余华童年和少年时期的感受和理解,当然这样的感受和理解是以记忆的方式得到了重温。

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奉献的是一部迷人的小说,辛辣、幽默而且具有普世价值……

《在细雨中呼喊》不是线性的叙事,而是闪烁的插曲的连缀,四射的光芒照耀着活跃于纸面的几十个人物。这里既有优美,也有哀伤,既有与寡妇偷情的快感和痛苦,也有青春期少年在性幻想和真实性交之间笨拙的颠仆冲撞,有父子之间爱恨交织的尴尬情感。

相关文章

  • 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一部以记忆为主线的迷人作品

    饱尝了人生绵延不绝的祸福、恩怨和悲喜之后,风烛残年的陆游写下了这样的诗句:“老去已忘天下事,梦中犹见牡丹花。”生活...

  • 余华《在细雨中呼喊》:弟弟孙光明走出了时间之后……

    最近在读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这是我几年前看完《活着》之后,再一次看余华的作品。 《在细雨中呼喊》是关于记忆的一...

  • 我不再装模作样地拥有很多朋友

    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独处?歌手李健觉得余华最好的作品,《在细雨中呼喊》。 书名:《在细雨中呼喊》 作者:余华...

  • 读余华的作品—《在细雨中呼喊》

    知道这本书是在李健推荐的一个视频里知道的,他说,这是余华的作品里最应该读的于是就拿来读了。故事不长,也充满着韵味...

  • 《活着》与《在细雨中呼喊》的比较

    音乐人李健在某次访谈里说他觉得自己比余华更懂余华,且余华最好的作品不是《活着》,而是《在细雨中呼喊》,我很惊讶。 ...

  • 冷漠如阳光

    继《活着》之后, 我终究再一次打开了余华先生的另一部作品《在细雨中呼喊》。这部作品带给我的震撼较《活着》有过之...

  • 读余华

    《在细雨中呼喊》是余华写的一部长篇小说,余华写了许多短篇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鲜血梅花》是余华的经典短篇,前...

  • 读书笔记:《在细雨中呼喊》

    ——· 关于本书 ·—— 《在细雨中呼喊》是余华在1991年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余华用优美而锋利的笔调刻画...

  • 余华:《在细雨中呼喊》

    月月酱推荐的这本,余华先生的故事讲的都是沉沉的、暗色调的。刚看完的时候没有什么特别深刻的理解,度娘了几篇评论说这本...

  • 《在细雨中呼喊》-余华

    作者通过主人公的视角和心理活动,展现了一副中国六七十年代大多数农村家庭的样子。 作者在原生家庭生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一部以记忆为主线的迷人作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duoz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