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明朝的民族英雄:于谦

明朝的民族英雄:于谦

作者: 小小尖zqj | 来源:发表于2023-05-13 15:21 被阅读0次

今天继续收听《明朝那些事儿》,听到朱祁镇被使臣杨善成功接回。这篇文章想说下明朝的民族英雄于谦。

土木堡之战,英宗朱祁镇战败被俘。京师大为震惊,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此时郕王朱祁钰监国,后立为皇帝,他命令群臣讨论作战和防守的方略。

有大臣主张南迁至南京都城。于谦挺身而出,以宋朝南迁的惨痛历史为鉴劝说皇上,力排众议,坚持固守皇城。

于谦力主抗战,得到吏部尚书王直、内阁学士陈循等爱国官员的支持。郕王肯定了他的说法,防守的决策就这样定下来了。于谦升任兵部尚书,做好防守京城的准备。

当时京师最有战斗力的部队、精锐的骑兵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疲惫的士卒不到十万,人心惶惶,朝廷上下都没有坚定的信心。

于谦请郕王调南北两京、河南的备操军,山东和南京沿海的备倭军,江北和北京所属各府的运粮军,立即奔赴顺天府,依次经营筹划部署,人心遂稍稍安定。并让各路军马沿途到通州备运粮草,解决粮草问题。

当瓦剌发兵攻打北京时,于谦亲自整饬兵备,部署,督战。当时石亨将军等人提议只守不战,拖到瓦剌军粮食不够自动退兵。于谦驳回了,统率二十二万兵马,列阵北京九门外,关闭各大城门,斩断大军退路,迫使将士誓死抵御瓦剌大军,最终击退敌军,北京都城的保卫战取得最终的胜利。

于谦在明朝危机存亡之际,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保住了北京都城,是明朝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后来,瓦剌太师也先挟英宗逼和,于谦以“社稷为重,君为轻”,拒绝了他的请求。也先无机可乘,最后被迫释放英宗。

和议后,于谦仍积极备战,挑选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得以安宁。

于谦以南宋抗元英雄为榜样,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平素俭约,居所仅能遮蔽风雨。但因个性刚直,招致众人忌恨。

于谦曾写过一首名诗《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他托物言志,表现出高尚的献身精神,并躬身力行,是个气节高尚的能臣武将。

于谦画像

相关文章

  • 明朝民族英雄于谦

    历史的火柴之历史上的昨天:1457年2月16日,一代名臣于谦以“谋反”罪被冤杀,时年59岁。 他是“西湖三杰”之一...

  • 石灰吟来历

    哈喽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贝壳,说到于谦,大家都能想起德云社的于谦大爷,然而在我们的明朝历史里,有一个民族英雄也叫于谦。...

  • 怎么做,才能够让孩子自动自发的去学习?(二十二)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 这是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于谦的一首...

  • 明廷为于谦改谥2019-01-04

    明廷为于谦改谥 于谦,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永乐十九年登进士第。宣德元年以御史职随...

  • 千古名将于谦,不幸死得极冤

    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 于谦本是文臣,却以武扬名...

  • 于谦: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初识于谦,是在上小学时学的《石灰吟》那首诗里,当时只粗略的了解了他的生平,但对此并不感兴趣。 后来,遇到于谦是在《...

  • 《明朝那些事儿》之民族英雄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石灰吟》是我对于谦的最初认识,之前一直以...

  • 读《石灰吟》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杭州府钱塘县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他忧...

  • 陪伴营·明清ll明之天降神将于谦

    于谦,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 ,汉族,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人。祖籍考城。 明朝大臣、民族英雄、军事家、政...

  • 好奇!北京保卫战,于谦选择出城迎战而非坚城死守,这是为何?

    于谦是一名民族英雄,但他也同样开启了,明朝重文轻武的局面。全家老小金银财宝都在城里,带甲将士撤退入城无论是谁都砍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明朝的民族英雄:于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dxu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