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于谦,是在上小学时学的《石灰吟》那首诗里,当时只粗略的了解了他的生平,但对此并不感兴趣。
后来,遇到于谦是在《明朝那些事儿》上,知道了他保卫了京城,打败了蒙古部落 ,后来又被奸臣所害,为此感到震撼和惋惜。
于谦,字廷益,是浙江钱塘人,他出身于封建统治阶级的“仕宦之家”。永乐十九年中进士后,曾任明朝监察御史、河南及山西巡抚、兵部侍郎等职。正统十四年八月“土木之变”后,又从兵部侍郎提为兵部尚书。著有《于忠肃集》。抵抗蒙古瓦刺的进攻,保卫北京城,是他一生最大的历史功绩。
在当时,北方蒙古的瓦刺部落强大了起来,瓦刺统治者也先找了一个借口,发兵进犯明朝,来势十分汹猛。当时最大的宦官是王振,仗着皇帝最宠他,权力通天,当瓦刺攻打大明时,他想要当一回将军,但他完全不懂军事,认为瓦刺根本不是大明的对手,所以抱着侥幸取胜之心,不顾于谦等人的反对,要求英宗皇帝亲征。英宗帝和王振带领五十万大军来到大同,不料凑巧遇上了狂风暴雨,士兵们又饿又冷,军营里一片混乱,情况十分险恶。前方明军惨败的消息也不断传来,王振这才惊慌失措,下令退兵,也先率兵紧迫。
在明军退到了土木堡时,被也先兵追上,明军不战而逃,瓦刺兵从四面八方冲杀过来,结果五十万明军死伤过半,英宗帝被俘,随行的大臣死亡的有几百人,损失的盔甲武器和财物,不计其数。在混乱中王振也被明朝一位将领用铁锤打死。这就是历史上的所谓“土木之变”。接着,也先率兵乘胜追击,妄图一举攻下北京。
英宗被俘的消息很快传到北京,明朝廷一片混乱,北京城内人心惶惶,军心动摇。当时守城明军不及十万,北京形势危在旦夕。正是千钧一发之时,以国家安危为己任的兵部侍郎于谦,挺身而出,稳定了军心,得到了百姓的爱戴,于谦也被皇太后任命为兵部尚书,负责保卫京城。
于谦当了兵部尚书之后,立即采取许多果断措施来保卫北京。于谦请皇太后任命英宗弟为帝,是为代宗。后来也先来攻打北京城时,于谦与守城将士团结一心,最终打败了也先,保卫了北京城。
到后来,因为明朝新立了一个皇帝,所以在瓦刺部落的英宗皇帝就毫无利用的价值了 ,明朝大臣们都想把英宗接回来,经过几番交涉,最终把英宗接了回来,代宗把他囚禁在了南院。再到后来代宗病重,然而他并没有子嗣,大臣们都在商讨继位之人。石亨、徐有贞等人看到了机会,准备利用被囚禁的英宗,帮他夺位,使自己飞黄腾达,所以他们就制造了夺门之变,成功把英宗带到了大殿之上。
后来徐有贞等人污蔑于谦迎藩王入京,要让藩王继承皇位,以“莫须有”的罪名杀了于谦。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一代功臣于谦,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使大明帝国转危为安,到最后却被小人害得不得善终。可敬又可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