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白露,就是仲秋了。每年到了秋季,我家先生都要输液,所输液体就是丹参、川芎等活血化瘀的中药注射液。因为先生有高血压,几年前曾经有过一次轻微脑中风。虽说并无大碍,但接下来的这几年他一直都是小心翼翼的静养,每天按时吃药,到了秋冬换季时,也会定期输液。所用药物当然都是活血化瘀类的中成药。身体倒也看起来不错。
九月二日晚,我看了《北京晚报》上的一篇文章《输液预防脑中风?假的!》之后,便在第一时间告诉他,脑中风的发病机制很复杂,不能单靠输液预防,这显然是不科学的。我告诉他这件事的主要原因还是要说,预防主要还是要靠自己,平时按时吃药,加强锻炼,合理膳食。
哪曾想他倒是有些不买账,不大乐意的说了几句不中听的话,“这也花不了多少钱?”“别人不都是这样输液的吗?”“你是不是多虑了?……”
听他一叨叨我反倒没话说了。后来干脆不说了。心想,输就输吧,只要平时记得按时吃药,别看血压正常了就不吃药了。那可就不好了。
这件事就算过去了。没想到昨晚(9月7日)看《北京晚报》,居然又看到了一篇关于“通血管”输液的文章,标题为《秋季输液“通血管”有必要吗?》,看过之后心里总算有些明白到底该怎么做了。仔细想想,跟我家先生这样情况的人不在少数,还是科普一下,大家也可以对输液一事有更多的认识。
9月2日《北京晚报》为何难预防?静脉活血药都是短效药。
专家指出: 静脉活血药都是短效药,当脑卒中患者急性发病时,静脉用药可以改善血流,减少病情的进展,有治疗作用。但是,这些药在体内作用时间短。不具有预防发病的作用,不宜在平时使用。如果接受不必要的输液,还可能带来额外风险,包括药物过敏和输液反应等。
什么最靠谱?三类口服药能起预防作用。
专家介绍: 脑卒中危险因素主要有两大类。第一类是高血压、糖尿病等各种基础疾病;第二类是吸烟、饮酒、体力活动少等行为危险因素。而脑卒中的预防是一项长期工作,真正有预防作用的都是口服药。长期规律服药,每天24小时都有药物持续发挥作用,这样才能起到预防效果。
具体来说,预防脑卒中的口服药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抗血栓的药,例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等,可预防血栓形成;第二类药是降血脂的药,如他丁类药物,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减少斑块的发展、斑块破裂以及斑块上血栓的形成;第三类是降压药,跟脑卒中关系最密切的危险因素就是高血压,因此,人们一定要关注高血压。9月7日《北京晚报》
哪些要注意?
专家提醒: 脑卒中危险因素或相关疾病史的人群。一定要定期到医院复诊。一些高血压,高血脂患者发现自己身体指标好转后,往往自己停药,这些做法不正确。因为停药几天后相关指标会反弹,继续造成危害。
专家指出: 复诊的一个主要原因: 一个重要目标是确认药物有无发生副作用。这些都需要通过当面询问、观察、检查来发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