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上一篇文章中,我讲到长期孤独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很多不好的影响。今天,我会继续讲讲导致孤独的另一个原因和针对性的解决方法。最后剩下一部分内容,我放在了写一篇文章中。
啊,不是我想拖,真的是要说的太多了……
Action.
当一个人的社交圈子比预期的更小或者更不满意时,孤独就会出现。
01
没有人喜欢孤独。它出现的时候,我们奋力抗争。或找朋友聊天,或去人多的地方,或看看书,总之要转移注意力。
但这样的抗争很无力,总有抑制不住爆发的一天。最终与孤独的斗争渐渐变成与自己的内耗,不断地否定和排斥自己。
渐渐的,失望超过不满,我们把所有的过失推到自己的性格上,把所有的交往和结识都看作缘分,有点类似命中注定。
“我本来就是这样。”
以前的我也这样想,是我的性格造成了我现在的交往困难。对于这种先天性的东西,我是无能为力的,眼前这个让人不太满意的生活,我也是被迫承受的。我以为,我是命运的受害者。
但后来我看了一些心理书籍,了解到人的行为背后所蕴含深层含义之后,我发现其实不是的。
我们的所有行为出于自己真正认同的做法。也就是说,我们之所以会做出某些行为,是因为在我们内心深处认为这样的做法才能保护自己。
02
我回忆起。
在每一次的交流前我都提前预设好了被无视,被厌恶,交流冷场的情景,还想到自己面对这样的情景时狼狈不堪的样子,这样是希望我能提前作好心理准备,真正面临时不至于太失望或者难过。
但其实这是一个因果关系没错,可因和果却被我颠倒了。
不是失败让我验证了我的预设,而是我的消极预设导致了我的失败。
以前刷六级听力的时候听过一篇文章讲:
斯坦福大学进行的研究表明,
心理的景象会以跟实际上去做某件事一样的方式燃烧神经系统。这意味着当一个高尔夫球手告诉自己:“不要把球打到水里去”时,他的意识已经看到了球飞进水里的景象了。
结果可想而知。
这说明消极预期可能会自我实现,因为你的意识会对景象做出响应。比较常见的情况就是,出门前提醒自己很多次不要忘记带钥匙,但结果还是忘记了。
关于消极预期,我还看过一个实验,
研究者找到一名画师和7名志愿者,不让他们见面,然后让志愿者描述自己的样子,画师根据描述画出人像。
接着研究者又找来7个见过志愿者的人,让他们也描述一遍志愿者的模样,并让画师再根据他们的描述画一次。
结果发现,同一个人的两张画像会差很多。由志愿者自己描述画出的画像整体不那么好看。
这说明,人们总是对自己的期望很低,同时还会放大自己的缺陷。
长期孤独的人尤其擅长消极预期。
在交友方面,即使是刚认识的朋友,他们也总是怀疑对方是否喜欢自己,在聊天完之后会不会觉得自己很无聊、没劲,还非常在意他人与自己相处时候的感觉和评价。
这种消极预期让人不能自如地表现自己,拉开了和对方法距离,从而阻断了友谊关系的建立。
03
消极预期还会导致低预期。
即使再怎么渴望朋友,这样患得患失得久了,心理也会很累。于是就会想,与其等待别人否定自己,不如自己放弃进一步的机会。慢慢地对了解别人没有了兴趣,聊天也会主动地结束对话。
同时消极预期还会把我们的举动变成拒绝。
之前上过热搜的猫型人格,跟这个有点相似。其实内心是期待的,但一旦有人靠近,就立马做出防御、回避的姿态。
可这样的隔窗等待有什么用呢?即使真的命里有缘,也会因为我们冷淡的态度,不可靠近的气质,让人望而远之。
站在别人的角度想一想,和我们这样的人交朋友不是很需要勇气吗?
所以,《人格心理学》这本书里,下了一个这样的结论:
在孤独者看来,互动总是很糟糕的,所以孤独者要比非孤独者更不可能跟遇见的人发展有益或找别人一起做事。
说实话,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感到非常的生气。像是被抓到了精心藏起来的小辫子。有被冒犯到,但更气自己。
可以想象,当我们对一件事情抱有消极态度时,基本上对这件事就不会再做多余的挽救措施。我们只等待着预期情景的出现,
如果出现了,心里会进一步肯定自己的猜想,在下一次同类事情中,我们会更早进入预想的情景中,然后等待结果再次出现。
如果没有出现,相反出现了积极的情况,这个时候我们会改变原来的想法吗?也不会。对于习惯消极预期的人来说,这样的情况只是一次有运气的偶然,下一次就不会有了。
我们只看我们想看到的,相信我们希望相信的。
04
消极预期是病。
我对着镜子,端详着镜中人,感觉这孩子还是挺不错的,不能放弃治疗。于是,我努力想找到对症良药。
既然是思想上出了问题,那就得从思想上解决,端正态度。
“我的性格总是这样,不招人喜欢和待见,我也没有办法。”
换成:“不管我是怎样的,我做了什么事情,都是我自己的选择。”
“我刚刚说话的样子好傻,表情肯定很呆,他会不会觉得我很无聊?”
换成:“我刚刚的讲话没有什么不礼貌的地方,他对我印象应该还可以。”
“我是不是说错话了?”
换成:“一点小错没有人会介意的,而且这次我注意到了,下次就不会再有同样的情况。”
对我来说,与其想我就是这样的,不如想这是我选择的,更让我愿意接受。
是我选择不那么热情地融入集体,是我选择不与人交往,是我选择孤独。我掌控我的生活模式。
逐渐把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转移到了对自己行为的观察和掌控,你会发现自己其实也有表现很好的地方,
比如很有礼貌、语气很温柔,身体上的细微变化也能察觉出,背好像挺直了一些,与对方眼神交流的次数多了等等。
05
具体的操作方法我参考了成功日记的做法——将自己每次表现好的地方写下来,然后每天醒来时或者睡觉前看一眼。必须是积极的内容。
需要改进的地方也可以记录下来,但写法同样必须积极,
比如:今天和朋友聊天越来越放松了,心情很愉快,这样的感觉真好。
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果下次可以多笑一笑就更好啦。(而不要写成:只可惜我没有笑,一直有点板着脸)
不管你想给对方留下什么印象,你都可以在你逐步掌控自己的过程中表现出来。
刚开始尝试可能感觉没有底气,总觉得这是自我欺骗,忍不住想不是这样的。这是因为我们正在试图让自己相信以前从来不相信的东西,所以会感到非常惶恐,
但给自己一点时间,再坚持坚持,
慢慢的,你就会发现自己好像真的越来越可爱了。
你就是很可爱啊。
/END/
也许你还想看:
《好想和ta做朋友》
【下一篇:《导致孤独的另外两个原因》
更新时间:2020.11.19 】
图丨你像风景一样好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