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一下天下很多父母曾经走过的一条弯路。
也就是几乎只关注孩子,很少通过审视自己来理解孩子。为什么会想到这个话题呢?《亲子关系的重建》这本书里,我看到很多克老师作为普通父母的一面。本来以为大师吗,肯定修炼的很好,很少会有凡人的苦恼,育儿方面肯定很少踩坑。后来看到克老师也走过种种弯路,一下子就觉得拉近了和克老师之间的距离,同时也被小小治愈了一下。没有一对父母是生来就是全能全知,是因为孩子的出生,才使得我们变成更好的父母.
克老师说:我孩子还小的时候,我读过的大多数书籍都没有指出,我可以通过审视自己来理解孩子的动机,因为那些书几乎只关注孩子。其中为数不多的几本会接着建议我,如何在深入了解孩子真正需求的情况下跟他们打交道。但没有一本书建议我,首先要对自己的感受负责,并在对孩子做了回应之前,先适当应对自己的感受。
看了这段话,想到我自己,很长一段时间都以为孩子才是问题,我自己没有问题。看到孩子的状态就心烦意乱,坐立不安,急于找到解决的办法。从来没有想到过要去了解自己的感受。和自己的身体也特别解离,对自己的感受也漠然不知,直到看到克老师说:很关键的一点,身为父母想要成长,光靠学习如何应对孩子还远远不够。父母成长是靠走向情绪,其中就包括学习识别自己的感受,觉察是哪些感受导致你采取不当或无益的行为,在应对孩子之时或之前先应对自己的感受。你会发现,孩子由于受挫折采取的行为会触发你脆弱感,这会让你有机会有效回应自己的感受。这有助于我们走向情绪成年,也有助于我们学习减少情绪反应,增加对孩子的鼓励。
举例来说:
如果父母感到恼火、心烦——那么孩子可能想要吸引你的关注。
如果父母感觉到挑战——那么孩子在进行权力斗争。
如果父母感到极度震惊、痛心——那么孩子可能要报复。
如果父母感到无力、无助——孩子可能是自暴自弃了。
以此类推,一旦你识别出自己的情绪,就能识别出孩子采取的是哪类误入歧途的行为。
选自哈巴一下APP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