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最怕什么?
丢准考证,被锁家中,走错考场,临考生病?然而这些都只是小插曲,高考最怕的是落榜。
![](https://img.haomeiwen.com/i26196191/5c9f6108dc326453.jpg)
芸芸学子,不可能完全录取,就算录取,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
所以,落榜其实是常态,不是你就是我,不是我就是TA。
落榜怎么办?不管有多沮丧,路还得走下去,蒲松龄的故事,或许能带来一些启示。
蒲松龄,出身于明末的一个没落地主家庭,虽然家底不够厚实,但他自幼读书,哪怕期间经历了改朝换代,也没有耽误学业。
蒲松龄十九岁时,参加清朝童子试,中了秀才。
可惜的是,他后来连续四次参加考试,都未能中举,家庭生活也陷入拮据。
“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挑苦命人”。
一切已经很不顺利,偏遇上当地颁布新政:秀才们要补缴各种赋税,无异于雪上加霜。
面对困境,蒲松龄做出了正确的决定,他一面节衣缩食,保证税赋,一面进读书精进,让自己的才华变成金钱。
与此同时,和蒲松龄相识的一位读书人李渔,转了型专出小说,写戏剧,竟然赚得盆满钵满。
蒲松龄深受启发,开始专注写小说。
科考之路不顺,蒲松龄便受邀到衙门做了秘书,帮助起草文稿,整理案件等。
一年后,蒲松龄辞去秘书工作,开设学堂做起了教书生。
就这样,蒲松龄他一边教书,一边经营家里的几亩薄地,一边收集民间故事,写书。
如此一来,他虽然没有很富有,但经济情况稍有改善,虽然清贫,但能够支持他读书和文学创作。
直到72岁赴青州考贡,蒲松龄才破例补为贡生。但此刻的他,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经验,也早就写出了《聊斋志异》。
蒲松龄的毕生力作《聊斋志异》,被誉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
《聊斋志异》刊行后风行天下,仿效之作频出,推动了志怪小说的再度繁荣。
然而蒲松龄的成就,并不止于《聊斋志异》。
他还留下了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计有文集13卷,400余篇;诗集6卷,1000余首;词1卷,100余阕;戏本3出;俚曲14种,以及《农桑经》、《日用俗字》、《省身语录》、《药崇书》、《伤寒药性赋》、《草木传》等多种杂著,总近200万言。
蒲松龄还多次登临泰山,除小说外,作品里还有不少赞颂泰山的诗、文、赋等篇章。
可见,考场上的黯淡,四次落榜经历并没有成为蒲松龄的绊脚石,他坚持几十年如一日的创作,成为著名的文学家,并为我们留下珍贵的文学瑰宝。
![](https://img.haomeiwen.com/i26196191/0f16653aa84c92a2.jpg)
万一高考失利,还有很多路可以走。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不怕失败,怕的是找不到方向。只要做好眼前的事,从粗到细,再到精细,每一步都会带来改变命运的智慧。
如果说,72岁的貢生蒲松龄离我们太远,当下可以借鉴的还有梁实。
52岁的梁实,虽然屡次参加高考,今年已经是第28次,但并不妨碍他驰骋商海,成为一名成功的生意人。
最后,把蒲松龄的自勉对联送给大家:
上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下联: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