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盘投资周报第 55 期,最新净值是 0.8452,本周增长 1.84%。
这周偶尔看了我很尊敬的产品人梁宁的一篇演讲 - 《在长期主义里寻求安放》,很喜欢。在这个演讲里,梁宁用“长期主义和临时感”来表达她对“长期主义”这个词的感悟。
我很喜欢“长期”这个词。亚马逊的创始人贝索斯曾经说过,“关注长期的人有巨大的竞争优势”。我在之前关于“延迟享受”的实证周报里面,也写过具有延迟享受特质的人,放弃短期的利益和享受,是因为坚信长远的、更有价值的事情。
但关注长期一定意味着短期的痛苦吗?每日痛苦的长期目标值得吗?
今天,我想顺着梁宁的角度,来聊聊“长期”和“短期”、“目标”和“快乐”、“未来”和“当下”。
梁宁在演讲中说:如果一个人只关注“长期”,拒绝融入“当下”,充满“临时感”,这样的状态是万万找不到长期主义的。
她对“临时感”有一段精彩的定义:
临时感,首先有种“先凑合着”的意味,其次是“等到怎样或者什么时候,我再怎么着”。这背后代表着一种“不融合”的观点和态度。不对居住空间进行投入,因为这是房东的,不是我的;不对工作投入过多,因为公司是老板的,不是我的。但事实上,生活空间、职场空间度过的每一分每一秒,产生的真实的感受,都属于你自己。它们长在你的身体上、灵魂上,深刻地影响着你。
所以,“凑合着”的临时感貌似是一种节省能量的行为,自以为可以少付出,该投入的时候再投入,但却很难从任何一个环境中获得营养。所有临时感的事情,看似是节省,实则在消耗。没有对空间、公司、身边人的投入,就无法从任何地方获得成长的养分。
想想看,你是不是这样?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例子:
等我有了自己的房子,我再 ...
等到牛市的时候,我再 ...
等我的公司盈亏平衡,我再 ...
等我创业成功,我再 ...
等换份工作,我再 ...
人们总是用一生来等待开始新的生活。
长期是多久?也许是几天,也许是一辈子。如果我们只关注“长期”的目标,“当下”就失去了固有的价值,而变成通向未来的踏脚石。而我们的生命,其实是由每一个当下所组成的。每一个当下的真实感受,才是我们的人生。
写到这里我联想起今年开年读过的第一本书 - 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的《悉达多》。悉达多看穿世界,入世又出世,希望又绝望,烈火焚心又炼狱重生,他最后怔悟:执着于目标只会遮蔽你的双眼,阻碍你发现真正的世界,让你忽略美丽的大千世界,忽略每一个独特的当下。
我自己也曾经是这样,脑海中只有目标,“等 ... 的时候,再 … ” 是我的口头禅。后来我意识到,从来就没有完美的时刻,最好的开始时间,就是现在。只专注长期目标,让当下沦为过程,不但丢失了生命中大部分时间的感受;而且还经常会因为焦虑、彷徨,在长期目标来临之前半途而废。
无独有偶,著名的《哈佛幸福课》的讲师 - 泰勒·本·沙哈尔在《幸福的方法》中,给出了他对幸福的定义:他认为 幸福既非来自眼前欲望的简单满足,也不是将欲望的满足延迟到遥不可及的所谓“未来的某一天”。幸福不是拼命爬到山顶,也不是在山下漫无目的地游逛,幸福是向山顶努力攀登过程中的种种经历和感受。
这个定义给出了“幸福”的两个关键点:
拥有长期的目标
对当下的专注和享受,不凑合、全情交付
拿投资来举例。
我们讨论过很多次 - 资本市场的收益兑现是“非线性”的,80%的收益,往往由20%的时间兑现。如果我们投资的过程只是焦虑的等待牛市的到来,即使我们最后获得了财富,但漫长的熊市、那80%的时间所累积的焦虑和浪费的生命,也会让这个收获大打折扣。而且焦虑、担忧甚至有可能让我们在牛市来临之前提前下车。
换个角度,如果我们把熊市当成最好的投资、学习和体悟的机会。珍惜每一天,珍惜每一个投资机会,珍惜每一次市场底部所产生的真实的感受。这些经验、教训和感悟,最终都变成我们身体的一部分,帮助我们变成更好的投资人。
心中知道牛市会大幅兑现收益,但又不去每天猜测牛市什么时候到来。不焦虑、不懊悔、不凑合,笃定、平和,认真工作、全情生活,享受熊市带给我们的投资机会和感悟,等待美好的事情自然发生。
而这,也是我心中,“且慢” 这两个字,所代表着的一种投资和生活的态度。
1. 本周操作
无
2. 最新净值
本周实盘账户无新增资金。
最新的资产是 4,114,685.98,基金净值是 0.8452,本周增长 1.84%。
最后附上最新的且慢截图(2018年10月26日)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记录不代表任何推荐之用,仅作为自己的长期投资验证。投资者应保持独立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