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大象(ID:wxid_n9r62bna5k1j52)
来源| 大象的心灵世界
看了今年春晚的朋友,应该对贾玲演的小品《婆婆妈妈》有印象。
婆媳问题被真实地搬到了春晚的舞台上,让很多家庭有共鸣。
小品中,婆婆和儿媳妇矛盾很深,却在儿子面前装得和谐融洽。在儿子领导造访时,婆媳二人假戏真做地大吵了一回,结果出乎意料,婆媳和解了。
婆媳问题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如何解决婆媳矛盾呢?
01 婆媳矛盾,根源在哪里
1.家庭关系排序出了问题
男女组成家庭后,家庭关系包括了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婆媳关系、翁婿关系、亲家关系等。最核心的是什么?夫妻关系。
但在生活中,夫妻关系往往被放在靠后的位置。
多年前的电视剧《双面胶》里,东北小伙亚平娶了上海姑娘丽鹃,亚平开始对丽鹃还算不错,但当婆婆和丽鹃发生各种矛盾时,亚平只偏向母亲而牺牲丽鹃(大男子主义作祟)。公公生病住院,让儿媳妇守夜,拒绝请护理工;让丽鹃回娘家借钱给公公看病。丽鹃守护底线时,却遭来亚平的家暴。
如果丈夫把最核心的夫妻关系的位置摆正,妥善处理各方关系,就能避免更大的问题。
2.都想获得掌控权,边界混乱不清
小兰是26岁的年轻妈妈。女儿2岁。因为夫妻俩都要上班,婆婆从老家赶来帮忙带孩子。
婆婆什么都要做主,小兰给孩子穿好衣服,婆婆也要扒下来重穿。小兰和老公发生矛盾时,婆婆立马批评她,说老公在外赚钱很辛苦,男主外女主内,你赚得少就应该在家里多做一些。
连老公也觉得小兰不好。如果小兰和婆婆有矛盾,老公就说:妈给我们带孩子很辛苦,你要听她的,顺着她。
小兰下班后回家做饭,晚上也要照顾孩子,如果让老公帮忙做点什么事,婆婆就很不高兴。
之前,老公的钱都交给小兰管,婆婆来了之后不许老公这么做。
小兰感觉自己在家里没有一丁点地位,非常委屈。她和娘家人讲,就让她忍着。她忍不了了,开始大发脾气。
我们看到,在这个家庭里,婆婆和小兰的职责权利边界不清,婆婆偏偏又是强势性格,什么事都要依她。
而老公不懂得照顾小兰感受,让小兰蒙受太多委屈。
现代家庭,很多夫妻都要工作,就请老人帮忙照顾小孩。老人有自己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带娃方式。带娃过程中,边界不清,产生冲突。
3.代际传递,复制上一代模式
在春晚小品《婆婆妈妈》里,贾玲对儿媳妇说:“十多年前,我婆婆就是这么对我的。”
有一句话叫做“媳妇儿熬成婆”。在旧有的观念里,似乎媳妇儿就是该受苦受委屈,等到自己成婆婆了,就可以如法炮制对待儿媳妇了。
不仅是复制婆婆模式,还有复制母亲模式。
小英口述:
“我怀孕后,公婆住到我家照顾我,虽然他们有缺点,总是对子女苛刻指责,但凭良心讲生活上对我不错。可是我慢慢发现,随着生活距离的拉近,我无法和公婆建立家人般的亲密关系,总是有意疏远,并且和他们不怎么说话,他们无意的一句话,我就会格外敏感,觉得是在挑剔我,我就向老公抱怨、发火。
宝宝降生以后,婆婆白天来帮忙带孩子,我从心里抵触她和我的宝宝亲近,她想抱宝宝,想和宝宝玩,我总觉得她是要和我“抢孩子”,我怕孩子将来和她亲不和我亲,我从心底产生厌恶和敌意,总想各种理由回避、阻止她跟宝宝亲近,每天宁肯自己再累,也要自己一个人带孩子。我经常向老公抱怨婆婆,我越来越像我妈,对此我非常恐惧。”
原来,小英的妈妈当初就是这样抵触婆婆、抱怨婆婆,小英都看在眼里。她明知不对,却在复制母亲的样子。
4.憋在心里,不愿沟通
小品中,贾玲和儿媳假戏真做,大吵了一架,你倒我的化妆品,我拔你的宝贵葱。
吵完后,两人火气反而小了许多,“感觉心里舒畅了许多,没那么憋屈了。”
很多婆媳,和小品中一样,心里积压着很多不满与委屈,碍于情面,不愿沟通。时间久了,隔阂与误解加深,非但没有消化不满情绪,反而造成更大负面情绪,形成“内伤”。
我们不提倡大吵一架,而是提倡合理宣泄情绪、良性沟通。
02 如何化解婆媳矛盾?
家庭组成后,婆媳就在潜意识中争夺儿子和丈夫。
婆婆:我含辛茹苦把儿子养大成人,他永远是我的孩子,你凭什么把他从我身边夺走?
媳妇:我和他结为夫妻,过日子是我们小两口的事,我们可以尊重父母,但别来插手我们这个新家庭的事。
请注意,这些想法是潜意识里的。双方即使通情达理,内心仍然有这些隐藏的心理活动。
丈夫在此时至关重要。
1.丈夫的担当与灵活
也不知道是谁想出来的送命题“妈妈和老婆同时掉水里,先救谁?”
身处妻子与母亲中间,丈夫的内心独白:我太难了!
一边是亲妈,一边是爱妻,你让丈夫怎么选?选哪方都不对。
虽然难,丈夫还得扛,否则这个家就垮了。
上文中小兰的丈夫,就是缺少担当,一味让小兰听婆婆的,让小兰蒙受委屈,直至情绪失控。
丈夫应该怎么做?
(1)以夫妻关系为基础
夫妻关系是整个家庭关系的基石,不可本末倒置。牢固夫妻关系,逐步协调解决其他关系,方为正道;反之,如果牺牲夫妻关系满足其他关系,整个家庭会趋向解体。
2019年的热播电视剧《都挺好》里,苏家二儿子苏明成因“妈宝男”、“啃老族”而饱受诟病,但我们同时看到,苏明成几乎在独自承担赡养苏父的责任,在养老和夫妻生活之间发生矛盾时,苏明成全力协调,颇有担当,最可贵的是:他很疼爱妻子丽丽,尽量不让丽丽受委屈,嘴甜手快,让老婆破涕为笑。这是他聪明之处。
(2)一碗水端平
处理矛盾纷争,尽可能公平,不偏不倚。
如果一方感觉被忽视,会很委屈难受,加剧矛盾。
很多丈夫会偏向母亲,因为“孝道”、因为血缘,像《双面胶》里的亚平,因为听母亲的话,忽视丽鹃的感受,最后酿成惨剧。
(3)两头会说话
在父母面前,多讲讲媳妇儿的好,让父母欣赏、放心;在媳妇儿面前,多说说父母的爱心和苦心。
丈夫就是要起到润滑剂的作用。
2.儿媳的大气与乖巧
(1)高情商
你是希望和婆婆争个对错,还是希望大家庭和谐幸福?
老人有她们的时代特点、原生家庭、成长环境,你们之间看不惯,很正常。也不要妄想改变对方的“旧观念”与“陋习”。这种想法只会让双方更痛苦。
与其耿耿于怀,不如接受差异,着眼于家庭的幸福。
心大了,大事就小了;心小了,小事就大了。
同样的,与长辈说话也不能肆无忌惮、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双面胶》里的丽鹃,人很好,但心直口快的她时不时地触怒公婆。
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说话让人舒服,正是高级的修养,尤其是对长辈。
(2)保持距离
如果每天生活在一起,由于习惯观念的不同,很容易起摩擦,不如保持一定距离,双方相敬如宾。
有条件的,尽量与公婆分开住;如果需要公婆照顾孩子,也要事先说明分歧,做好心理准备。
3.婆婆的仁慈与智慧
一个小区里,老人看着邻居家的好媳妇在陪孩子玩耍,想起自己家那个好吃懒做的儿媳妇,把一肚子苦水倒了出来。
邻居家的儿媳妇微笑着听她说完,对她说:“阿姨,我问您几个问题,您别生气啊!”
老人说:“不会生气,不会生气。”
儿媳妇问:“您的儿媳生的是儿子还是女儿?”
老人答:“女儿。”
“您是什么心情呢?”
老人:“看看人家谁谁谁生了儿子,多风光!”
儿媳妇:“我也生的女儿,坐月子的时候,我婆婆每天端饭给我吃,陪我说话,不让我累着。她说女人最难熬的就是这段时间。”
老人听了,默然不语。
儿媳妇继续说:“我以前也不会做饭,在厨房帮我婆婆时,她总是让我去忙自己的,她一个人忙得过来。”
“我下班晚时,婆婆会让老公过来接我,怕不安全。
“现在,大家都看我待她如亲妈,只是没看见,这么多年来,她一直待我如亲女儿。”
“阿姨,您说,我遇到这么好的婆婆,能不做个好媳妇儿吗?”
老人低下了头。
人和人的关系,是相互促成的。
03 课题分离
也许有人会想:这些道理都明白,遇到事了就是处理不好。
处理人际关系,最好有“课题分离”的意识,婆媳关系正是一种复杂的人际关系。
什么是“课题分离”?
这是心理学大师阿德勒(著有《自卑与超越》)最早提出的:
所谓的“课题分离”,就是能够分清楚别人的事和我的事,别人的情感和我的情感。
什么意思?
打个比方,人际关系里的事,很多并没有对错,从每个人的角度看都没错,但是矛盾冲突就这样发生了。于是,想要处理好这些矛盾,就要把课题分离:这些是我的课题,那些是你的课题。
小蓉意外怀上了二胎,但夫妻俩思索再三,决定不要这个孩子。而婆婆得知这是个男孩,非常希望他们把孩子生下来,甚至逼他们生。小蓉非常理解婆婆的心情,对婆婆态度一直很好,态度归态度,小蓉夫妻俩最终还是坚持了这个决定。
婆婆希望他们生下来,很迫切,这是婆婆的课题,从婆婆的角度看,很正常;小蓉夫妻不想生,这是夫妻俩的课题。
这里有一个微妙的变化,就是当我们能分清彼此的课题的时候,看似结果一样,但我们彼此都得到自由,自由带来真实。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