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大学时我跟同宿舍的另外两个女孩经常玩儿在一起,人送外号“三人帮”。现在大学毕业十多年了,我跟A的联系虽然也是若有若无,我的朋友圈还经常被她的微商广告刷屏,但无论如何我还是想维护着这份友情;而跟B,则是完全断了联系,而且是我主动的、拉黑了她。
我一直不是一个积极主动型性格的人,交朋友也是如此。A和B的性格反差比较大,A内敛、想法单纯,却有颗骚动的心;而B则是极其张扬。对我来说,我和A比较像,但却很羡慕B的性格,这大概就是我们当时能成为朋友的原因吧。
毕业后A和B都靠着家里的安排留在了省城,我则去北京当了北漂。在临走的时候,A对我千叮咛万嘱咐,感觉自己一个人出走是一件很冒风险的事情;而B则要我送她一件礼物,说我要出去打拼了,要给她买个东西做个纪念。我就买了两支复古风的簪子,我们一人一支。(不要说我土,当时这就是潮流!)B送我的则是一盒她听过的刘若英的旧磁带,说里面的歌适合我。临走前B还跟我吐槽,说:“你爸妈怎么都没给你买台笔记本电脑呢?”我笑了笑没有回答。那时我们家的经济状况并不好,她应该知道。
在北京刚落脚,工作刚有着落没几天,A给我寄了一大袋零食,而B让我给她买京城最时髦的衣服。在后来B来京城培训的那段时间里,就给我发了一个短信,让我有时间请她去吃好的,改善改善伙食。而我那个时候正忙得焦头烂额。
在我们工作都逐渐稳定了之后,A经常向我抱怨事业单位到处看人脸色,在这里干一辈子自己都难以想象;B向我炫耀我们一周干5天休两天,而她只需要一周干两天可以休5天,还有外快,不见得比我们在北京工作赚的少。
再往后,A到处找副业一门心思提高收入;B到处炫耀奇怪的言论,并在我过年回家时问我在外面混有啥意思?
我渐渐明白了,我们跟B已经不是同一类人了。也对她朋友圈的各种言论不胜其烦,随后拉黑了她。
二
去年跟C相约一起去旅游,我们从各自工作的城市出发,到目的地碰头。而这次见面距我们上次见面也已有差不多10年了。这10年间我们交流实在不多,更多的是通过各自的微博和微信去了解对方的生活:什么时候怀了孕、什么时候生了娃、又什么时候跟老公吵了一架。。。。。。科技进步的一大好处就是,即便大家好久不见面,依然能对对方最近发生的事情如数家珍。所以,我们并没有生疏,在各自嘲笑对方当了妈以后果然胖得不成人形了以后,就手拉手开始了我们这次的旅行,跟多年以前我们手拉手漫步在上海街头一样,瞬间又像回到了青春年少的时候。
C是狮子座,外表温婉,其实果断利索且敢于尝试新事物。对对象和对各种美衣美包一样,看上了就去追。而我,则有时候显得思虑过多、瞻前顾后。跟她在一起,她负责前面开路,我负责万分照应,相得益彰。就像在旅行中,她经常看到喜欢的小物件不假思索就要入手,我会经常在旁边“泼冷水”,告诉她并没有什么实用性;而我要是看上了什么,犹豫要不要买的时候,她会给我找1000种理由,让我买下做个纪念。曾经有次开玩笑说,如果我俩是两口子,肯定会过得和谐又热闹。
三
我高中时曾经有过两个好朋友D和E,因为我后来多地辗转的原因就慢慢失联了。等再联系上的时候,D却早已因病去世,而E的性格还跟高中时一样,单纯又跳脱,有自己的一点小固执和小稚气,还有那种没有来由的乐观精神也丝毫未变。E的状况谈不上算好,甚至在其他人看来还有些唏嘘。先是跟相恋多年的初恋男友分手,又碰到一个人打算托付终身却发现对方已经已婚。几次耽搁下来就到了现在的岁数。在我们那个小地方E要经受多少流言蜚语可以想象。我想如果是我,早已顶不住匆匆找个人随便嫁了。但E还坚持等待命运中属于自己的那个人。
E并非看不清现实,或者少女心太泛滥,只是不想随便凑合。这很重要。在我们那个小县城的同学中间,我见过很多因为到了年龄,被父母以相亲之名“随便凑合”的人。他们之中一定也有正好和对方兴趣相投,可以牵手一生的。但我想在刚结婚的时候,这种对未来不可预见所带来的紧张,一定降低了不少对生活的憧憬。在这点上,我跟E一直是一样的。不愿凑合,只想找到那个对的人。E的乐观带她适应了现在的生活,并乐在其中。我们每个人已经做出的选择,一定是我们基于状况的最优选。
很庆幸我们还有共同的认识和价值观,所以即便多年未见,再在一起聊天时,依然可以聊得很自如。甚至在聊到班里同学的近况时,依然可以一起笑、一起骂、一起就某件事达成共识。
想一想,我们朋友圈里的朋友那么多,但真正能称之为朋友的,却一直只有那么几个。我们都在一直往前走,认知也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能真正成为朋友的,肯定是这些基础认知都一致的人。所以,有的朋友来了又走,有的朋友走了又来。你身边的朋友,换到了第几波?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