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大多数》经典语录

作者: c雪初 | 来源:发表于2018-06-13 16:17 被阅读151次

古往今来的中国人总在权势面前屈膝,毁掉了自己的尊严,也毁掉了自己的聪明才智。-王小波

《沉默的大多数》经典语录

把幽默感去掉以后,从过去的岁月里,我得到了一个结论,那就是人活在世界上,不可以有偏差;而且要多少费点劲儿,才能把自己保持在理性的轨道上。-积极的结论

中国人在人际关系里找到了乐趣,我们认为这是自己的一大优点。因为有此优点,我们既不冷漠,又不自私,而且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东西方快乐观区别之我见

我以为,一个人在胸中抹煞可信不可信的界限,多是因为生活中巨大的压力。-迷信与邪门书

根据我的经验,人从不正经的书里也能得到教益。-谦卑学习班

人要永远做小孩子虽办不到,但想要保持沉默是能办到的。-沉默的大多数

这个世界上有个很大的误会,那就是以为人的种种想法都是由话语教出来的。-沉默的大多数

但是在这世界上的一切人之中,我最希望予以提升的一个,就是我自己。这话很北卑鄙,很自私,也很诚实。-沉默的大多数

至于沉默的理由,很是简单。那就是信不过话语圈。-沉默的大多数

假如你什么都不学习,那就只能生活在现时现世的一个小圈子里,狭窄得很。-对待知识的态度

罗素曾经说:对于人来说,不加检点的生活,确实不值得一过。他的本意恰恰是劝人不要放弃求知这一善行。抱着封闭的态度来生活,活着真的没什么意思。-对待知识的太大雨态度

人为什么一定用一件错事来反对另一件错事呢?除非人真是这么笨,只能懂得错的不能懂得对的,但这又不是事实。-优越感种种

以我之见,诚实就像金子一样有成色的区别。-诚实与浮嚣

小时候,每当得到了一样只能由一人享受的好东西而我们是两个人时,就要做个小游戏来决定谁是幸运者。如你所知,这种把戏叫做“石头、剪子、布”,这三种东西循环相克,你出其中某一样,正好被别人克住,就失败了。这种游戏有个古老的名称叫做“百姓、洋人、官”,我相信这名称是清末民初流传下来的,当时洋人怕中国的老百姓,中国的官又怕洋人。-百姓·洋人·官

人也好,动物也罢,都很难改变自己的命运。-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我已经四十岁了,除了这只猪,还没见过谁敢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相反,我倒见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为这个缘故 我一直还念这只特立独行的猪。-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科学是人创造的事业,但它比人类本身更美好。-科学的美好

佛洛依德说过: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每个人都有点歇斯底里---这是至理名言!所谓,歇斯底里,就是按不下心头一股无明火,行为失范。-弗洛伊德和受虐狂

人是一种会自己骗自己的动物。-人性的逆转

罗素以为参差多态是幸福的本源 把什么都规定了就无幸福可言。-理想国与哲人王

布罗代尔十七世纪中国的物质生活(包括北京城里有多少人在靠捡破烂为生)做了一番描述之后下结论道:在这一切的背后,“潜在的贫困无处不在”。我们的祖先怎么感觉不出来?我的结论是:大概是觉得那么活着就不坏吧。-对中国文化的布罗代尔式考证

我靠写作为生。有人对我说:像你这样写是不行的啊,你没有生活!我虽然长相一般,加上烟抽得多,觉睡得少,脸色也不大好看。但若说我已是个死尸,总觉得有点言过其实。人既没有死,怎么就没生活了呢?

我从小就想写小说,最后在将近四十岁时,终于开始写作-我做这件事,纯粹是因为,这是我爱的事业。是我要做,不是我必须做-这是一种本质的区别。我个人以为,做爱做的事才是“有”,做自己也不知为什么要做的事则是“无”。-有与无

有一种说法是这样的:人在年轻时,心气总是很高的,最后总要向现实投降。但我总觉得,我这一生决不会向虚无投降。-有与无

过去我有过这样的人生观:人应该为别人而活着,致力于他人的幸福,不考虑自己的幸福。这是因为人生苦短,仅为自己活着不太有意思。-虚伪与毫不利己

这两种知识分子的形象可以这样分界,前一种一世的修为,是要做个如来佛,让别人永世跳不出他的手掌心;后一种是想在一生一世中,只要能跳出别人的手掌心就满意了。我想说的是,希望大家都做后一种知识分子,因为不管是谁的手掌心,都太小了。-跳出手掌心

不管是信神,还是自珍自重,人活在世界上总得有点信念才成。-知识分子的不幸

这是因为,人该是自己生活的主宰,不是别人手里的行货。假如连这一点都不懂,他就是行尸走肉,而行尸走肉是不配谈论科学的。-“行货感”与文化相对主义

在人生的道路上,“失败”这个词还有另外的含义,即是指人失去了继续战斗的信心,放下了手中的武器。人类向限度屈服,这才是真正的失败。-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通过写作可以改变自我,这就是说,真正能教给我们如何写作的,却是写作本身。-《私人生活》与女性文学

善良要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所以让我去选择道德的根基,我愿选实事求是。-不新的《万历五十年》

真的,论起明辨是非,儿童仿佛比成人强无知的人仿佛比聪明人强。-萧伯纳的《巴巴拉少校》

我对他的思路老有一种意外惊喜的感觉。这是因为长这么大,满耳听的不是些陈词滥调,就是些蠢话傻话,而王小波的思路却总是那么清新。这是他最让人感到神秘的地方。-李银河

相关文章

  • 《沉默的大多数》经典语录

    古往今来的中国人总在权势面前屈膝,毁掉了自己的尊严,也毁掉了自己的聪明才智。-王小波 把幽默感去掉以后,从过去的岁...

  • 《沉默的大多数》经典语录

    我常听人说:这世界上哪有那么多有趣的事情,人对现实世界有这种评价,这种感慨,恐怕不能说是错误的。这句感慨是个四通八...

  • 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经典语录

    只有那些知道自己智慧一文不值的人,才是最有智慧的人。 我对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

  • 读《沉默的大多数》:经典语录分享

    一个人倘若需要从思想中得到快乐,那么他的第一个欲望就是学习。 在一切价值判断之中,最坏的一种是:想的太多、太深奥、...

  • 《沉默的大多数》----关于沉默

    王小波在这本书中讲述了许多他的经历,批判了很多他不认可的现象,大部分在我看来批判的切入点可以说是鞭辟入里,每个字都...

  • 沉默的不再沉默—《沉默的大多数》书评

    沉默是不得已而为之,不沉默就得说话,说话又大多是废话,废话里只夹了一句两句有用的,常常让我觉得“这话就不如不说”。...

  • 沉默的大多数

    起初在书摊上看到这本书并决定买下来,只是因为在许多花花绿绿的书籍封面中它最为简洁。在没有开始阅读之前,我对本书作者...

  • 沉默的大多数

    都市世俗的灯光,像平常那样消去星星的踪影。天空虽然晴朗,却只能看见几颗特别亮的星星,淡淡地分散在一些地方...

  • 沉默的大多数

    我们是沉默的大多数,我们是梦里追逐者。 沉默对于我们来说,可能就是一种方式。在诸子百家争鸣,一个个为了国家利益。主...

  • 沉默的大多数

    想成长不能不读王小波。 以往看《白银时代》《黄金时代》对他颇有偏见,觉得他粗人一个。大概这就是文人的魅力,时而郁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沉默的大多数》经典语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ekr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