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翠的一次谈话,激发出了一些灵感,融汇贯通了一些事情,一些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一些是正在发生的事情,总结两句话:
脆弱与成长是两件事情。
脆弱不是不成长的原因。
如果目的是成长,那么即便自己脆弱也不能影响成长。
目的论的人,只想着去要什么——我抑郁,我才不管呢,我想要快乐,那就去做快乐的事情;我脆弱我不管,我想要读书,那就去读书。
那些抑郁的人,看到什么都是闷闷不乐的,抑郁是原因,如果一直抓着原因不放,就会一直受到原因的影响。
原因论的人也更擅长找借口:
我没有做是因为我忙,是因为我脆弱,是因为我自卑。
我是因为家人生病才没做到的。
我是因为不开心才失败的。
我是因为个子矮小才不被人喜欢的
我是一个内向的人,怎么可能登台演讲。
我一直学习不好,才学不会呢。
……
如果你的目的是成长,那就去做啊!
可是……我不敢去做,可是我胆小,可是我脆弱,可是什么,无论借口多么合理,都是借口,生老病死合理不?
我们生来都擅长找借口,大脑更擅长“合理化”事件。我学不会是因为我的家庭不如人家造成的,我要是有他的条件,我也成,等等。
有一个更合理的心态是:一些人不去做某些事情是因为害怕做不好而打破自己的“光辉形象”,一直不去做,就能够一直保持,我是没有去做,我要做,我也行的幻觉。
如果原因已经发生了,且是无法改变的,那就放手吧。让自己想开点,总结点有用的经验,让它发挥点残值,比拿来当借口要有用的多。
原因已经无所谓了,要牢记的是:你想要什么,你的目的是什么?
我以前有点忧郁的倾向,总是会反复想起自己遇到的不幸:
我是最倒霉的人了。
我是一个内向的人,不敢开口讲话;
我也没有什么长处;
总是在找原因
要是内向性格就少说点话呗,但是我不能因为说我是内向的人,就害怕与人说话而不去做应该做的事情了——用内向逃避该做的事情。
内向是个坏标签,会成为常用的借口。
因为我内向,所以演讲,聚会不要叫我,人多不要找我。
因为我内向,所以我才不去,这是多么“弱”的脑回路。
相当于说,因为我弱小,我害怕见到强壮的人。
换种思路好不好。
我是内向的人,理性分析是因为我不想说太多的废话,不想去聚会是因为感觉浪费时间,不想跟烂人一起浪费光阴。
你看,这一下就变成了强人哲学——我不去不是因为我害怕,是因为我不想去。
内向只是表征,经过分析是因为我不想说废话,那么就证明我的内心渴望高质量的沟通,我的目的是高质量的沟通。
那就去寻找,能高质量沟通的朋友,找到这样一群人,在朋友面前又会变得滔滔不绝,深度验证我不是一个内向的人啊,那我以后就不用“内向”、“外向”这样的标签来标榜自己了。
如果用《遥远的救世主》里的文化属性来形容,那么像“找原因”这样的行为是非常“弱势”的行为。
穷人进服装店,因为买不起,所以不敢进去。这是弱势的表现;富人会说,我不想买,所以不进高档服装店,这是强势心态。同样都是不进去,“我不敢”是害怕,是弱势;“我不想”是心理上不需要,是强势。
“我不敢”是找原因……那你到底想不想啊,可能想,可能不想,但是内心是恐惧
“我不想”是目的,如果想就直接去做了,内心充满掌控感。
原因论是弱势——弱势文化
目的论是强势——强势文化
那你有什么目的?
今天非常的难受,被老板无理的批评了,这会非常的难受,那你想做点什么?会想怼回去,再把老板叼一顿?
如果你真的这样做了,那还会难过吗?应该不会!
难受是弱势的,内心受了委屈,诉苦的目的是什么?
是渴望公平,渴望有人帮助我获得公平。
生活的种种行为模式,让我们的内心更多是活在害怕,活在恐惧中,即便占理的事情都要“顾全大局”妥协一下,总是受尽了委屈,充满了恐惧。
如果我为了我的目的,为了我的事业,受点委屈那就算了,还能接受。如果只是单纯的找借口不行动,那真是既影响了心态,又耽误了成长,白白遭受了这一遭。
要是强势的人一般不会让自己受委屈的,直接就开始“战斗”了吧,即便战斗不过,也会想办法委婉的“战斗”了,反正不会委屈自己的内心。
余华说过,痛苦没有意义,遭受痛苦是因为痛苦无法避免。受委屈了,哭有什么用?那就干他!
你的目的是什么
你的初心是什么
你想要干什么
你想要得到什么
想了,那就去得到它!干它!
可是你……为啥去抓住“内向”、“外向”牢牢不放手呢?放开“脆弱”这个概念,只去思考:你想要什么——得到它。
放开对身高长相不满意的想法,改变了能改变的事情,接受不能改变的事情。牢记目标直接行动起来。
自从读了《被讨厌的勇气》之后,慢慢的停止学习心理学了,不去找那些所谓的原因了。
学习心理学能走出来的人很少,就是陷入了找原因的死循环里面,当我按照目的论去行动之后,发现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根本就没有时间去纠结那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了,如果能做出一点有价值的成果,那就更值得开心了,未来那么好,哪有时间去“活在过去”找原因。
每天都会美好的事情要做,哪有时间去想不开。
与翠的一次谈话,激发出了一些灵感,融汇贯通了一些事情,一些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一些是正在发生的事情,总结两句话:
脆弱与成长是两件事情。
脆弱不是不成长的原因。
如果目的是成长,那么即便自己脆弱也不能影响成长。
目的论的人,只想着去要什么——我抑郁,我才不管呢,我想要快乐,那就去做快乐的事情;我脆弱我不管,我想要读书,那就去读书。
那些抑郁的人,看到什么都是闷闷不乐的,抑郁是原因,如果一直抓着原因不放,就会一直受到原因的影响。
原因论的人也更擅长找借口:
我没有做是因为我忙,是因为我脆弱,是因为我自卑。
我是因为家人生病才没做到的。
我是因为不开心才失败的。
我是因为个子矮小才不被人喜欢的
我是一个内向的人,怎么可能登台演讲。
我一直学习不好,才学不会呢。
……
如果你的目的是成长,那就去做啊!
可是……我不敢去做,可是我胆小,可是我脆弱,可是什么,无论借口多么合理,都是借口,生老病死合理不?
我们生来都擅长找借口,大脑更擅长“合理化”事件。我学不会是因为我的家庭不如人家造成的,我要是有他的条件,我也成,等等。
有一个更合理的心态是:一些人不去做某些事情是因为害怕做不好而打破自己的“光辉形象”,一直不去做,就能够一直保持,我是没有去做,我要做,我也行的幻觉。
如果原因已经发生了,且是无法改变的,那就放手吧。让自己想开点,总结点有用的经验,让它发挥点残值,比拿来当借口要有用的多。
原因已经无所谓了,要牢记的是:你想要什么,你的目的是什么?
我以前有点忧郁的倾向,总是会反复想起自己遇到的不幸:
我是最倒霉的人了。
我是一个内向的人,不敢开口讲话;
我也没有什么长处;
总是在找原因
要是内向性格就少说点话呗,但是我不能因为说我是内向的人,就害怕与人说话而不去做应该做的事情了——用内向逃避该做的事情。
内向是个坏标签,会成为常用的借口。
因为我内向,所以演讲,聚会不要叫我,人多不要找我。
因为我内向,所以我才不去,这是多么“弱”的脑回路。
相当于说,因为我弱小,我害怕见到强壮的人。
换种思路好不好。
我是内向的人,理性分析是因为我不想说太多的废话,不想去聚会是因为感觉浪费时间,不想跟烂人一起浪费光阴。
你看,这一下就变成了强人哲学——我不去不是因为我害怕,是因为我不想去。
内向只是表征,经过分析是因为我不想说废话,那么就证明我的内心渴望高质量的沟通,我的目的是高质量的沟通。
那就去寻找,能高质量沟通的朋友,找到这样一群人,在朋友面前又会变得滔滔不绝,深度验证我不是一个内向的人啊,那我以后就不用“内向”、“外向”这样的标签来标榜自己了。
如果用《遥远的救世主》里的文化属性来形容,那么像“找原因”这样的行为是非常“弱势”的行为。
穷人进服装店,因为买不起,所以不敢进去。这是弱势的表现;富人会说,我不想买,所以不进高档服装店,这是强势心态。同样都是不进去,“我不敢”是害怕,是弱势;“我不想”是心理上不需要,是强势。
“我不敢”是找原因……那你到底想不想啊,可能想,可能不想,但是内心是恐惧
“我不想”是目的,如果想就直接去做了,内心充满掌控感。
原因论是弱势——弱势文化
目的论是强势——强势文化
那你有什么目的?
今天非常的难受,被老板无理的批评了,这会非常的难受,那你想做点什么?会想怼回去,再把老板叼一顿?
如果你真的这样做了,那还会难过吗?应该不会!
难受是弱势的,内心受了委屈,诉苦的目的是什么?
是渴望公平,渴望有人帮助我获得公平。
生活的种种行为模式,让我们的内心更多是活在害怕,活在恐惧中,即便占理的事情都要“顾全大局”妥协一下,总是受尽了委屈,充满了恐惧。
如果我为了我的目的,为了我的事业,受点委屈那就算了,还能接受。如果只是单纯的找借口不行动,那真是既影响了心态,又耽误了成长,白白遭受了这一遭。
要是强势的人一般不会让自己受委屈的,直接就开始“战斗”了吧,即便战斗不过,也会想办法委婉的“战斗”了,反正不会委屈自己的内心。
余华说过,痛苦没有意义,遭受痛苦是因为痛苦无法避免。受委屈了,哭有什么用?那就干他!
你的目的是什么
你的初心是什么
你想要干什么
你想要得到什么
想了,那就去得到它!干它!
可是你……为啥去抓住“内向”、“外向”牢牢不放手呢?放开“脆弱”这个概念,只去思考:你想要什么——得到它。
放开对身高长相不满意的想法,改变了能改变的事情,接受不能改变的事情。牢记目标直接行动起来。
自从读了《被讨厌的勇气》之后,慢慢的停止学习心理学了,不去找那些所谓的原因了。
学习心理学能走出来的人很少,就是陷入了找原因的死循环里面,当我按照目的论去行动之后,发现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根本就没有时间去纠结那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了,如果能做出一点有价值的成果,那就更值得开心了,未来那么好,哪有时间去“活在过去”找原因。
每天都会美好的事情要做,哪有时间去想不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