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屯货,能沿袭是遗传的说法,以前还质疑,现在是完全认可了,不信请看:
每到秋季,回了老家,一准儿能赶上家中的各种屯储行动。
母亲总会在西红柿上市最旺的时节,买下百八十斤,收罗家中的玻璃瓶,开启熬西红柿酱行动,以前是大火大锅熬,现在又是方法改良成了蒸。
做好之后,分大小瓶,齐齐码好装箱,在我们回去时,给每家分几箱,熬得时候场面壮观,气势也大,感觉哪哪都是西红柿,都是瓶,到分完之后,其实也就剩下一两箱的。
近几年,父母年纪愈发大了,每次回去赶不上她操作的时候,就劝说少做点,别累着,我们都能自己解决了,或自己冻点,或网购,只要努力工作,努力赚钱,总能购进自己所需。
但一不让她们做了,又看着好没精神,有一天回去听母亲讲,她没用了,孩子们连熬得西红柿也不吃了。
听过后,突然觉得很伤感,一是大人真的老人,心更脆弱了。再就是只要力所能及,不能把他们当成闲置来养,得让他们生活有目的和张力。
于是,开始各家都要吃,所以熬西红柿这个活又启动了,当然也派些劳力回去,或我或妹帮衬上了,场面更是红火热闹。
当然,这也是冬储屯货的一小块,以前量大住平房有窖,有地儿,什么土豆,萝卜,白菜,大葱,南瓜之类的,都是整梱整袋地往家拿,拿回后,分门别类储好,一冬的菜品就有了。
现在住单元楼了,习惯还在,每次回去,父亲总兴匆匆地到地下室,整点土豆,拿点萝卜,反正不空手。
葱也是必储的,三五个一把挽起来,晒干,放在护栏外屯着。
记得,有一年冬天,不知是因为气候还是产量的缘故,葱成了紧俏货,最贵时,到八九块一斤,一个配菜,价位高成这样,也是让人措手不及。
人们就说,没葱也能吃饭吧,是的,没有也行,只是有它会更少,没有会觉得少了什么。
父母那年可是扬眉吐气了,葱屯了几十斤,父亲逢人便说,这人没后眼,但得有后招,家里有葱心不慌。
那年,我们都没贵价钱吃葱,都是父母那边接济的,也没反驳父亲的说法,笑着说有做段子手的潜质。
成年以后,倒没有父母那般豪,但每次买菜也总要多买点,万一想吃了要吃了,一开冰箱就能拿上。
这几年开灶多,也十斤二十斤买点葱,挽好码在塑料框里,价位是其次,觉得大地葱总比大棚种得好吧,健康。
今年也照旧,也买了,记得当时还被家人笑说,前世我定是财迷,爱攒,爱屯,也承认,从父母那里承下来的习惯,没多有少。
而且今年段位又升了,和同事小姐妹们秋天屯玉米,屯豆角,屯香菜,冰箱里零零总总的,反正不空着。
当然,也因为这个习惯,疫情期间,大家都抢菜,吼着没菜时,基本能有序安排一家人的吃饭问题,也能做到有荤有素的。
也因为有葱,也开拓了不少与葱有关的吃得,烙葱油饼,葱爆肉,大葱炒蛋。
特殊时期,能做成一半个大菜,就是有佳肴丰足的日子。
家里葱储备足,没葱的赶紧来,可支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