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来这里,总喜欢静静地在河边散步,感谢建设者们在喧嚣的城市里留下这么一块静谧的天地。

远处的地平线上,一轮红日将要落下。西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但北方的冬日,就是这么严酷。风很冷,景也显得萧瑟,只是落日的余晖让路边的柳枝变得依然有些温暖,仿佛“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也想“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我没有养鸡大叔那个磁性的音质,也读不出徐志摩先生对康桥那份眷恋的温柔,只能徘徊在这河畔的柳树下,静听着落日的倾诉,感受北风的呜鸣!
太阳仿佛也格外留恋今天这个日子,努力把余光照射在大地上。 那一抹夕阳,泼洒在冰冻的河面,让我看到了落日余晖和其倒影的美丽!他拼尽全力,迸射出最后一缕霞光,瞬间就消失在平静的世界里!
西边,天幕已徐徐落下,夜晚黄昏不期而至。

不用上班的日子真好! 这两天的静心静语,偶尔感觉会有些自由自在的空间。止心,是上等的律己。说好的不要想,不要惦,可还是忍不住,放不下。止语,是上等的智慧。 五十不惑,可我依然对日常看不惯的事情想发牢骚,一直提醒自己以后少说话,可信息化的社会又让我无处可逃。
今晚与金柳对话,愿他日再别康桥时能云淡风轻!
今晚与落日私语,愿自己从今往后面对生活能笑叹红尘!

附:《再别康桥》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这首《再别康桥》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不拘一格而又法度严谨,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这优美的节奏象涟漪般荡漾开来,既是虔诚的学子寻梦的跫音,又契合著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颇有些“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诗人气度。可以说,正体现了徐志摩的诗美主张。
扩展资料: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浙江嘉兴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
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克拉克大学学习银行学。十个月即告毕业,获学士学位,得一等荣誉奖。同年,转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进经济系。
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奠定其浪漫主义诗风。1923年成立新月社。1924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26年任光华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前身)、大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前身)和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教授。
1930年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罹难。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