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提出了问题,为什么战乱时英雄辈出,国家稳定时反而没有突出的人物表现?今天这部分内容里作者在章节最后的“历史与演义”中提出:三国鼎立格局形成后,不再有乱世那种对民生毁灭性的打击,帅才和兵员素质远远不能和当年相比,所以英雄传奇的气质和名气就没那么大了。
大白话就是以前人们不反抗就是死路一条,反抗也许还有出路,所以他们个个都拼命,智力,行动力都被激发了出来,而现在人们没有了生死的压力只是生存质量的问题,不求无功但求无过,所以就没有那么努力奋进了。反思现代人各种的问题其实就是有退路,不愁温饱,有父母承担压力,想要成功做事业还是要选择一条路,把旁枝末节都砍掉,不给自己找退路,勇往直前。
前面曹丕登帝接受汉献帝玉玺的时候三次推让,我觉得真是虚伪;看到最后司马昭部下把当时的皇帝曹髦杀死引起的群愤才明白曹丕推让的理由,让天下人明白前朝是顺应时代发展成为的过去式,现在我才是正统,天命难为,双方都心甘情愿,不会产生内讧,不用有舆论。
要说三国时期对民生关注的最属蜀汉,但是在诸葛亮去世后政权也一点点的腐败起来,真正的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啊,后辈人没有前辈经历的艰难困苦,家国不宁;只看到了荣华富贵,很难守住那份坚守家业的信念!借用作者最后一句话,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能够点亮后代许多人的梦想,也就够了!
真心推荐阅读此书,虽说是少年读三国,但是四大名著太难理解,此书作为读三国演义的前驱很合适,作者有引导我们去思考,并且在每一章节后面都有“历史与演义”,把正史与小说中不同地方列举出来方便我们去鉴别,去理解,好像一位有学识的长辈在给我们讲三国的故事,有全貌,有细节,有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