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会友,心生欢喜读书想法
《少年读三国》第三册107-168

《少年读三国》第三册107-168

作者: 陈行之 | 来源:发表于2024-02-20 23:45 被阅读0次

    昨天提出了问题,为什么战乱时英雄辈出,国家稳定时反而没有突出的人物表现?今天这部分内容里作者在章节最后的“历史与演义”中提出:三国鼎立格局形成后,不再有乱世那种对民生毁灭性的打击,帅才和兵员素质远远不能和当年相比,所以英雄传奇的气质和名气就没那么大了。

      大白话就是以前人们不反抗就是死路一条,反抗也许还有出路,所以他们个个都拼命,智力,行动力都被激发了出来,而现在人们没有了生死的压力只是生存质量的问题,不求无功但求无过,所以就没有那么努力奋进了。反思现代人各种的问题其实就是有退路,不愁温饱,有父母承担压力,想要成功做事业还是要选择一条路,把旁枝末节都砍掉,不给自己找退路,勇往直前。

      前面曹丕登帝接受汉献帝玉玺的时候三次推让,我觉得真是虚伪;看到最后司马昭部下把当时的皇帝曹髦杀死引起的群愤才明白曹丕推让的理由,让天下人明白前朝是顺应时代发展成为的过去式,现在我才是正统,天命难为,双方都心甘情愿,不会产生内讧,不用有舆论。

    要说三国时期对民生关注的最属蜀汉,但是在诸葛亮去世后政权也一点点的腐败起来,真正的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啊,后辈人没有前辈经历的艰难困苦,家国不宁;只看到了荣华富贵,很难守住那份坚守家业的信念!借用作者最后一句话,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能够点亮后代许多人的梦想,也就够了!

      真心推荐阅读此书,虽说是少年读三国,但是四大名著太难理解,此书作为读三国演义的前驱很合适,作者有引导我们去思考,并且在每一章节后面都有“历史与演义”,把正史与小说中不同地方列举出来方便我们去鉴别,去理解,好像一位有学识的长辈在给我们讲三国的故事,有全貌,有细节,有思考……

相关文章

  • 品三国,论诸葛

    早有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之所以《水浒》少年不可多读,乃是少年时易冲动,易闯出祸事;而老不读《三国》,则...

  • 完美?不存在!——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小孙同学的读后感) 我读《穆斯林的葬礼》时把书丢下了两次,颇有冰心女士少年读《三国演义》之风。冰心读《三国》时,...

  • 荐书《少年读三国》

    为什么要让孩子读三国? 不同的家长有不同的答案。 但有一点他们都会认同: 少年读三国,可以去认识,仁德刘备、忠义关...

  • 说不尽的三国,道不完的人性

    说不尽的三国,道不完的人性 ——读《少年读三国》 文/苇眉儿 历史风起云涌,串联起我们的过去,展示我们的现在,并终...

  • 追《三国演义》的感想

    春节回老家时无意中看到爸爸在看《三国演义》,跟着看了几集,居然看进去了,越看越爱看。记得少年时试着读三国,读不下去...

  • 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

    自古有“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为何这样讲? 首先前半句,少年不宜读《水浒》,是因为正直少年血气方刚,易...

  • 阅读是种强求不来的缘分

    有人说,年轻读《三国》年老读《红楼》; 有人说,夏天读《三国》冬天读《红楼》; 有人说,得意读《三国》失意读《红楼...

  • 少年读三国(一)

    说起来很奇怪,童年的回忆就是那么几件事,学习、看书。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看的很多东西根本和算不上与学业或者课程有关...

  • 刘备“三顾茅庐”,藏着中年人逆袭的智慧

    年少不懂刘备,读懂不再年少。 少年时读《三国演义》,对刘备的感觉就是“无能”且“爱哭”,更喜欢曹...

  • 深夜不眠读三国——

    深夜不眠读三国—— 罗贯中先生的这套三国演义是我从少年就开始看的古典小说之一,喜爱的程度自不用说可书里的尔虞我诈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少年读三国》第三册107-16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eri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