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这本书是我一直想看,但迟迟没有打开的一本书。
孙子云:先胜而后求战。

商界如战场,而这就是战略的角色。事实上,无论承认与否,今天很多商业界的领先者都忽视战略,而重视战术。对于企业而言,这是极其危险的错误。你要在开战之前认真思考和确定战略,才能赢得战役的胜利。
“继续‘制造更廉价的产品’只会死路一条,因为其他国家会想办法把价格压得更低。”
定位:第三次生产力革命
第一次生产力革命:泰勒“科学管理”
从唯物史观看,我们终于明白,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关键历史人物并不是丘吉尔、罗斯福与斯大林,而是弗雷德里克.泰勒。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掀起了现代史上的第一次生产力革命,大幅提升了体力工作者的生产力。
第二次生产力革命:德鲁克“管理”
毛泽东有《读史》词:“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人类自走出动物界以来,上百万年中一直处于“稀缺经济”的生存状态中,这也是“上疆场彼此弯弓月”以及“阶级斗争”与“计划经济”的根本由来。然而,在短短的几十年里,由于管理者的巨大成就,人类居然可以像儿童置身于糖果店中一般置身于“过剩经济”的“幸福”状态中。
第三次生产力革命:特劳特“定位”
选择的暴力
事实的确如此,走进任何一家超市,你都可以看见货架上躺着的80%以上的商品,因为对成果的定位不当而成为没有获得心智力量的、平庸的、同质化的品牌。由此反推,这些平庸甚至是奄奄一息的品牌背后的组织及在这些组织中工作的人们,他们的生存状态是多么地令人担忧----这必成为下一个社会急剧动荡的根源。
新生产工具:定位。
在此背景下,为组织准确定义成果的新生产工具-------定位,在1969年被杰克.特劳特发明出来,掀起了第三次生产力革命。在谈到为何选择 “定位”一词来命名这一新工具时,特劳特曾说:“《韦氏词典》对战略的定义是针对敌人(竞争对手)确立最具优势的位置。这正好是定位要做的工作。”
定位四步法:
第一步,分析整个外部环境,确定“我们的竞争对手是谁,竞争对手的价值是什么”
第二步,避开竞争对手在顾客心智中的强势,或是利用其强势中蕴含的弱点,确立品牌的优势位置------定位。
第三步,为这一定位寻求一个可靠的证明-----信任状。
第四步,将这一定位整合进企业内部运营的方方面面,特别是传播上要有足够多的中资源,以将这一定位植入顾客的心智。
夺取“心智资源”
社会的价值观、财富观,也必将因此而大福改变。组织最有价值的资源固然不再是土地与资本资源,甚至也不是人力资源、知识资源了,这些资源没有消失,但其决定性的地位都要让位于品牌所代表的心智资源。
所有组织都需要定位。
伟大的观念:
“中国将可能引发人类的第二次文艺复兴。第一次文艺复兴,是回到古希腊传统,其成果是将人从神的统治下解放出来,充分肯定人的感性存在。第二次文艺复兴将回到以孔子、庄子为核心的中国古典传统,其成果是将人从机器的统治下(物质机器与社会机器)解放出来,使人获得丰足的人性与温暖的人情。这也需要中国的生产力足够发展、经济力量足够强大才可能。”
这正是中国的挑战。大潮奔涌,短短的几十年里,迫使我们要转千弯,翻千浪,去走完西方走了150年才走完的路-------怎么办?我们必须同时利用好这三种先进的生产工具,来推动历史前进,为中国继而为人类开创出一个伟大的时代奠基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