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往往一个问题背后都有一箩筐隐含信息。
你是否在工作中遇到过类似这样的问题:老板布置一个任务,你辛苦忙活半天,但老板对结果却很不满意?
比如他说:某某某,这个问题你帮我解决一下吧。但这个问题具体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问题,你不是很清楚,也不太敢问上司,就自己凭着直觉揣测去做,就很有可能把事情给处理偏了。
再比如说,你创业开个补习班,如果问你家长为啥要来买你的课程?如果你说我这边想补习语数外都可以,啥年级课程都有。那么,这样开办很有可能就出问题了。因为这样你的思路跟其他一般的补习班没有什么差异,没有自己的主打产品特色。
这种直觉思维是人的一种生物本能反应,对人来讲很重要,可以帮助我们节省认知资源,快速判断,不费力。但这个世界也需要逻辑思维,上帝往往是个程序员,用各种逻辑把这个世界装满了系统。这就需要我们学会理性认识,需要投入更多注意力。
因此,在这个非线性的世界里,我们要避免用线性的思维模式去思考解决问题。
那么我们到底怎样具体解决问题呢?
2.解决问题第一步:明确和理解问题。
如果给我一个小时解答一道决定我生死的问题,我会花55分钟来弄清楚这道题到底是在问什么。一旦清楚了它到底在问什么,剩下的5分钟足够回答这个问题。——爱因斯坦
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明确问题:
首先,你要找出对方关心的问题点:
比如面对一项工作任务,你可以说:老板,我看了下这份材料,我们的客户流失率超过了20%,这个数字有点惊人,对我们的发展壮大不利。我想明确一项,你想让我解决的问题是不是这个?
这个时候,老板可能就会说:对啊,我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你去看一项,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弄一个解决方案吧。
其次,明确解决问题的目标。
现在你明白了上司介意的是20%的客户流失率,那他是希望把流失率降到15%还是10%?不同的目标对应的解决方案肯定也不一样。
再高级一点,你还可以给出建议的目标,比如你可以说:领导,我对比了一下行业数据,一般成熟公司流失率在10%左右,我们20%确实偏高了。我好好琢磨下,看怎么把我们公司的客户流失率降到10%这个行业平均水平,您看可行不?
这个时候,老板一定会觉得这是ok的一个答案,你既明确的了问题,又知道了自己的目标是什么。
最后就是要明确可以用来解决这个问题的资源。
假设你现在和老板达成一直,把客户流失率降到10%,那你肯定需要生产部门、客服部门等等的配合,需要调出大家的生产数据、服务记录等等,这些资源,你都需要向老板去申请。
经过这三个步骤,你就可以从一头雾水到一种很清晰的状态了。但凡明确这一步,解决问题其实就很简单了。
3.解决问题的最核心一步:拆解和定位问题。
为什么复杂问题我们总觉得解决起来很麻烦,找不到思路呢?
因为我们生活当中大多问题都是所谓的复杂问题,而不是元问题。
什么是复杂问题?就是掺杂了多个维度和变量的问题。
什么是元问题?就是那些最本质、最细小的待解决的问题。
其实我们每天面对复杂问题时,都是在下意识地去拆解这个复杂问题至元问题。公司里搞的那些kpi考核,其实就是把公司一个个经营的大目标进行拆解处理。所以拆分问题其实是老板们每天都在做的事情。
也就是说,如果你学会了拆解问题,也就学会了用你老板的思维来思考问题。如果没有掌握这个思维的话,很可能就被kpi冲昏了头脑。
关于怎么拆解到元问题,其实没有特别标准的答案。但有一个标准可以参考:就是你现在是否能够很清晰简单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找不到,就要想想看是否可以再拆解。如果你觉得以及找到了,那也许就已经拆解到足够程度了。
另外还可以利用一些公式思维,比如财务报表里常用的杜邦公式、xmind等软件开发的各种思维导图以及麦肯锡公司用的金字塔原理等等,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
4.解决问题最后两步:提出解决方案并总结问题
其实解决完前两步步骤,第三步解决问题的方案早已浮现而出,无需多述了。这里介绍一个检验方案好坏的简单办法:
饼干厂方法(形容门槛很低的生意):如果一个解决方案通过层层拆解和定位,最终也可以适合任何一家公司的话,那它很可能就不是一个特别好的方案了。
最后一步总结问题的重要性很多人都低估了。
怎么突出表现自己能力,怎么说服别人这是一个好方案,或怎么争取更多的资源。其实这些问题都很大程度取决于你汇报得如何,也就是你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的时候问题和解决方案都不是最重要的,正确与否甚至都不是最重要的。在实际生活中,别人是否觉得是对的,要比你自己是否觉得是对的更重要一点。
首先,我们要从结论不断地分拆,直到那个不可辩驳的事实依据;比如之前说的客户流失率20%解决方案如果是客服部门需要增加20%客户回访量,就可以举证说明这流失率具体因为什么具体情况造成的,客服部门的这一举措做与不做的后果等。
其次,每个层级都要控制要点的数目,要突出重点。比如在列举客观依据时,可以列举一些数据,但不宜太多,更多是要呈现重点。
说到这,我们陈述完了了解决问题的四步骤具体概念和举措,内容颇多,难免有误。希望各位读者朋友能够多多留言、互相交流、共同进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