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随着课程改逐步深化,作文越来越被学校和学生重视,家长和社会认可。其中缘故是多方面的,有一点是可以定的,这就是国家重视汉语言学习和应用,有意识的将作文在考试评价中的分数所占比例提高了。有了这个强有力的政策导向,从学校、家庭到社会、学生都重视作文教育和学习。
为什么说学习写作文,如同学做人呢?
学生的作文教育,应该怎么做呢。作文是一个人包括语文素养在内的综合素质在文章中的反映。学习写作文涉及一个人很多方面的知识积累和能力的培养,但我认为主要是学习写作文,要与学做人很好的结合起来,才能写出好文章。这就是说学习写作文不是单纯的方法和技能问题,还有语文其他方面知识,相关学科知识、生活的实践和体验,认识问题和解决问的方式、方法和能力,思想境界,道德的好坏等。
按照党的教育方针要求,学生要在德智体美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做一个真正全面发展的学生就是一个合格的学生。在学业上就是一个不偏科的学生。只有全面发展的学生,对于写作文,才能做到内容丰富,思想端正,主题健康,认识问题正确,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做到用我手写我心,抒发自己的感情,阐述自己的见解。
有人可能会认为,有的本来是学习差生,怎么还写出好文章来了呢,甚至成为了作家。应该说,这是特例,这种“偏才”是客观存在的,不是普遍现象,也不带有普遍规律,这种现象不应该成为家长追求的目标,也不应该成为学校歧视的对象。特例中的特殊人才,学校应该给予这种学生充分成长的空间和时间,满足其发展需要,家长应该给予支持,帮助孩子发展。
学习写作文,如同学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做一个乐于到社会中积极实践的人。国家课程中有综合实践活动课,这个课程的一部分内容就是要求学生到实践中学习的。做好“研学旅行”。 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把多种教育融合在一个课堂载体之中完成。除此而外,学生还应该通过其他形式自主参加社区的各种活动,其中包括劳动等。在那里了解实际情况,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周围发生的变化体验生活,锻炼自己的意志。
毛泽东曾经说过:“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泉源。”同样道理,学生的作文也是写生活。写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各种文艺、体育的活动生活,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交往生活,写社会实践活动生活,参观访问,社会调查,以及到大自然的考察生活等。写这些生活需要学生亲自参与,亲自实践,这样才能有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发现生活带给我们的无限乐趣,生活给予我们无限启发。发现生活中无限美好的事物,生活带给我们的还有无限的责任。
大量的社会实践,学生会从中学习书本上学不到的语言,而这种语言是金子般的语言,十分珍贵。实践中能够观察到许多的人和事,社会的发展变化,大自然的春夏秋冬四季带给人们的福祉。养成具有观察习惯的人,做生活的有心人。
实践还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理想得到坚定,学生会更加明确自己立足家乡建设祖国的理想。生活是学生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这就需要我们的学生到生活实践中,到劳动实践中,去亲自动手操作,亲眼观察大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亲耳倾听生活中的各种声音。亲自到社会,在服务他人的实践中,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学习生活语言,体验生活和劳动情感。没有实践的生活,就没有真实的情感,写出来的作文只能编造,是不能感动读者的,也达不到写作的目的。
做一个自觉愿意积极主动的读书人。读书和写作有着及其密切关系,这是被写作成功的人士普遍认可的经验。老舍先生在《谈读书》中说,从前看过书,十之八九都不记得;我每每归过于记忆力不强,其实是因为阅读时马马虎虎,自然随看随忘。老舍先生采取两种方法矫正这种不良读书方法。他说:一是随读随作笔记。二是读了一本文艺作品,或同一作家的几本作品,最好再找些有关于这些作品的研究、评论等著述来读。也应读一读这个作家的传记。这会使我们把文艺作品和文艺理论结合起来,把作品与作家结合起来,引起研究兴趣,尽管我们并不想作专家。
老舍是我国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我非常喜欢他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四世同堂》。他在《谈读书》中谈到读书和写作时,说:
在我年轻的时候,我极喜读英国大小说家狄更斯的作品,爱不释手。我初习写作,也有些效仿他。他的伟大究竟在哪里?我不知道。我只学来些耍字眼儿,故意逗笑等等“窍门”,扬扬得意。后来,读了些狄更斯研究之类的著作,我才晓得原来我所摹拟的正是那个大作家的短处。他之所以不朽并不在乎他会故意逗笑——假若他能够控制自己,减少些绕着弯子逗笑儿,他会更伟大!
假若(还暂以狄更斯为例)我们选读了他的两三本代表作,又去读一本或两本他的传记,又去读几篇近年来发表的对他的评论,我们对于他一定会得到些正确的了解,从而取精去粕地吸收营养。这样,我们的学习便较比深入、细致,逐渐丰富我们的文学修养。这当然需要时间,可是细嚼烂咽总比囫囵吞枣强得多。
我们教育学生写作文的目标,不是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为作家。但是认真阅读名著,是提高写作水平重要条件这是毋庸置疑的。有家长鼓励孩子多读书,只要孩子读书,随意读书,想读什么书就读什么书。理由是,展卷有益。这种做法值得探讨。我的想法是家长指导孩子读书要先从选书做起。
学习写作文,还应该教育学生做一个助人为乐的人。在帮助他人中获得愉悦。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体验做人乐趣,积累作文素材。要与同学团结友爱。助人为乐有利于团结同学,团结有利于合作学习。合作是学习的一种方法,也是人的一种素质。教育学生做一个探究创新的人。创新是一个人必备的品质和能力。做一个勤于动笔的人,多思考、多动笔,对于写好作文大有益处。
在学习写作文过程中,在自觉的做人教育中,道德品质好了,思想境界好了,语文素养好了,创新意识和能力好了,辨别是非的能力好了,孩子的作文能力一定能够提高,就容易写好作文了。这就是说,教师对学生进行作文教育,不是单纯的作文技法训练,还要引导学生做人的训练。学生作文学习目的,不是唯一的应对考试,更要进行全面的学习,做到全面发展,才能写好作文,才是学习作文真正目的。
学生不好好学习做人,人格不健康,心理不健康,思想认识能力不高,缺乏鉴赏能力,行为习惯不好,自私自利缺乏责任感,怎么能写出主题健康,生动感人的作文呢。即使表达的情感是真实的,很可能是错误的,或者是不健康的。
孩子要写好作文,就要教育和引导孩子扎扎实实学习做人。就要启发孩子看到社会阳光的一面,增强自信心。同时,也要树立批判意识,敢于对坏人坏事坏现象依法依规地进行批评。父母应该经常带领孩子到社会中去,观察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帮助孩子树立建设家乡的自信心。帮助有困难的人使孩子感受助人为乐的愉悦。引导孩子做公益活动帮助孩子树立家乡意识和国家意识,增强责任感。到大自然中去锻炼,去发现人与自然地和谐美。到社会中去,自觉践行遵守公共道德,做守法的公民。
孩子有了实践和体验,思想就会得到升华,正确认识事物的能力就会得到提高,实践中体会到的情感就会更加真挚,生活中的语言就会更加丰富。写作文的能力就会逐渐提高。
当然,有了这些还不一定能写好作文,没有这些很难写好作文。要写好作文,除了要多阅读,多积累,勤练笔,还要对写好的作文多修改。
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在做事情、谈论事情中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引导孩子全面的看问题的科学观。在思想上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在行为上明白应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和不要做什么,提高行动的自觉性。知道怎么做行为是美的,怎么做行为是丑的,提高行为审美鉴赏能力。学会控制自己,养成不贪玩的习惯,养成会学习、会锻炼的习惯,提高自己的自我调控能力。这些都是孩子写好作文的不可缺少的条件。这些条件,要比学习作文的技法重要。
二O一八年六月十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