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雨,但我还是打着伞步行来上班的,距离第一次步行上班已经是第185天。自2023年10月22日起,去公司的每一天都是双脚双腿送的我,从未中断过。这半年多来,我对于“坚持”这件事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今天写这篇文字,不是为了对自己的“坚持”歌功颂德,也不是为了回看过去给未来的自己加油打气,而是想探究一下“坚持到底是什么”。
能【坚持】做一件事,是因为这件事无需【坚持】。罗列一下生活中我们一直在坚持做的事情,吃饭,睡觉,上班,送孩子去学舞蹈,运动,写日记……大概可以归为三类,一类是像吃饭睡觉这样的生理需求,这是我们作为一种生命的存在形式从基因里带来的需求,谈不上“坚持”,吃美食、午休,都是投其所好,都是奖赏。第二类是上班、监督孩子写作业打卡之类,这些事情我们本不愿做,但是被责任感裹挟着,有一个强有力的外力逼着我们必须去做。每天早上即便非常抗拒起床,但还是要硬着头皮让自己支棱起来,做这类事情的动力源自“社会期望”(这是我自己编的词,意思是我们每个人承担的角色下都有清晰的职责,这个职责就是社会对个体的期望),外作用力很强,也不需要“坚持”。第三类才是我们普遍意义上认为需要坚持的事情,比如,六点起床,写日记,跑步,冥想。既不是生理需求,也没有外力逼迫,最初开启这些事情的时候一定是源于自驱力,想变瘦,想实现跟外国人无障碍交流,想提升演讲能力,等等,有一些我们认定了之后就一直做了下去,但还有一些在达成目标之后就中断了,我认为,那些凡是无法坚持做一辈子的事情都不算坚持,【坚持是可以跟自己的生命融合在一起的过程】。为了考研,每天早起背单词,考上之后就把英语学习这件事抛到脑后,在考试之前的那段过程不叫坚持,为了让自己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健康的体魄,每天跑步五公里,无论春夏秋冬,无论三十岁还是六十岁,这件事已经跟吃饭睡觉一样跟我们形影不离,这才叫坚持,也只有真正坚持下来的习惯才能永远地改变一个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