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双11的临近,广告又被各路商家如火如荼的打响,促销的手段五花八门。估计即使是崇尚极简主义的消费者也会被广告所诱惑,左手断舍离右手买买买。
商家制造销售的方法,无非是更好地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将商品转移至消费者手中的一种手段。双十一也有一些物美价廉的商品,但有时也会掉入商家的陷阱,一定要擦亮双眼。
商家制造消费的手段之一,商家在做活动以前将价格提高,活动时再将价格降低,给人一种大降价或折扣的错觉。前年的双十一想买一个小型的缝纫机,活动以前浏览各种各样的缝纫机,最后锁定了一个自认为相比而言价格最实惠又最实用的一款,放入购物车内。双十一半夜起床,打开购物车,果断下手,却还是晚了一步,提示告诉我那款商品缺货。为了赶上双十一的这班车。不得不又咨询了店家,选择了店家的另一款商品。买回来用了没几天就十分的后悔,使用感觉并不是很好。过了一段时间又去店家浏览,竟然发现价格比双十一还要低上几分,心中顿时对自己的冲动后悔。
商家制造消费手段之二,经常调换商品陈列布局,造成一种商品更新换代快,不买就很快卖掉的错觉。如果去逛百货商场,对某一品牌的商品比较感兴趣,你就会发现展示的商品会经常调换,这个可能会给你一种错觉商品流动很快,你中意的商品,如果不收入囊中,很快就会被卖掉。同时还会通过展示一种便宜的商品,吸引你去浏览更多其他的商品。这种方法同样用在网上购物上,有时搜索一种商品发现最低价非常的便宜,当打开网络网页一看,你才会知道原来这么便宜的价格只是买了商品的一部分,比如一个盖子。
制造消费的手段之三,利于名人效应。现在的网络消费利用名人效应去售出商品的店家比比皆是。很多消费者浏览衣服时会经常看到,店家页面上是某名人穿同款衣服的照片儿,下面标题某某同款。一旦你收入囊中你就会发现衣服的面料品质并不如你所意,上身效果也并不是很好。在商家模仿同一款式商品,复制生产的过程中,已经打了折扣。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商家制造消费的手段各种各样。又到双十一啦,作为消费者真的要睁大双眼,练就火眼金睛,买到经济实惠又心仪的物品。抵挡住诱惑,买的称心又不后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