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典审美几百年的影响下,主流艺术圈的思维定势认为,艺术作品必须构图严谨、线条流畅、造型明确、颜色细腻。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来了:印象派 - 这就是一个模糊的印象啊。
知名的“印象派”画家有梵高,高更,塞尚,称莫奈为印象派之父,但鼻祖其实是马奈。
马奈
马奈会用有争议的人物做主题,比如《草地上的午餐》,就是一个叫得出名字的风尘女子。
《草地上的午餐》(Luncheon on the Grass) 1862-1863年画法上,他摒弃了古老画法,画中人物是真正处在自然光下的,没有清晰的明暗面;室外光线复杂,人物身上会有很多不规则的光,看起来没那么立体。
与卡拉瓦乔和伦勃朗对光线的处理不同,马奈追求的是更加纯粹的光影效果,而不是为了更立体。
马奈弱化了事物的细节和轮廓,用大面积的颜色来营造世界,这一点对后来的印象派来说非常重要。
马奈在对于光和色彩的处理上开启了一个新的方向,受马奈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大自然,执着而自由地画出阳光下真实的世界。
莫奈
提莫奈必须要有日出和睡莲,《日出·印象》颠覆了既定的规则,《睡莲》出名在于系列化。
《日出·印象》(Impression, Sunrise) 1872年印象派的画,应该不需要讲解,但这幅,还是要稍稍说说。
画面中这颗初升的太阳,不火红热辣,也不暗淡昏黄,红里有点橙,有点黄,在周围暗淡颜色的反衬下,有一种朝气蓬勃的感觉。
瑞士美术史学家说:这是从“触觉原则”到“视觉原则”的转变。具有非常完整的造型和清晰的轮廓边沿,是“触觉”原则。强调物体和物体之间连成一片,不被线条分割开,让人感觉无法摸到事物的具体边界,是“视觉”原则。行了,自己体会吧!
对于光和色彩的追逐,是莫奈一生的目标。画睡莲时,他会在户外支上好多个画架,只要光线起了变化,就立即移步到下一个。这样,他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记录下光影的变化过程。这一技法决定了莫奈后期作品的一大特点:系列化。
据说莫奈的《睡莲》有233幅,还不包括被弄丢的2幅和不满意的15幅。
在众多《睡莲》当中,有8张嵌板画尤为著名,在橘园美术馆。
橘园美术馆睡莲(Musée de l'Orangerie)莫奈创造了一个虚实难辨、无限的、没有尽头的艺术世界。
德加
德加只画芭蕾舞者,但并不简单。
《舞台上的舞女》(Balet) 1878年这幅画中,舞者她正摆出一个非常优美的姿态,搭配上舞台背后的花丛幕布,画面如梦如幻。可仔细看,就会发现还隐藏着一些人,躲在幕布后,露出半截身体的“西装男”。
“芭蕾舞演员正在被他人观看”,而德加的这个角度,有个专有名词:钥匙孔角度。这是一种类似于“窥探”的角度,是单向的。这也是德加要表达的,一种观看权力的问题。在看与被看之间,舞者极尽所能地展现肢体语言,迎合人们的标准;而观者其实并不在意舞女的感情。
雷诺阿
不知道雷诺阿,但都知道小艾琳。只这一副画,就够了!
《康达维斯小姐的画像》(《小艾琳》)(Portrait of Irène Cahen d'Anvers) 1880年高更
高更,《月亮和六便士》的原型,他的画里只是五颜六色的热带丛林和厚嘴唇、塌鼻子、深色皮肤、半裸着的热带岛屿原住民。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 (Where Do We Come From? What Are We? Where Are We Going?) 1897—1898年他追求一种没有经过规则和文明束缚的生命力,正是这种返璞归真的做法让艺术迸发出力量。
梵高
梵高,不必多说了吧,内心的绝望与孤独,让他最终无法承受。
《叼着烟斗的自画像》(Self—portrait with Bandaged Ear and Pipe) 1889年塞尚
塞尚喜欢画静物,他在不用透视线且单靠颜色的情况下,就画出了立体的感觉。
《高脚盘、玻璃酒杯和苹果》(Compotier, Glass and Apples) 1880年他有一个非常特别的理论,叫“对具体物象的抽象把握”,他认为这个世界上所有物体都可以被简化成几何形状。
塞尚像是一个悟道者,通过苹果这个很普通的载体,参透了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而这种观察世界的角度,又给后来的立体主义、野兽派等艺术流派很大启发。
塞尚有意识地把自己的主观世界作为描绘对象,这颠覆了西方写实主义的传统;塞尚带给现代艺术各个流派的是观察世界的思维方式。
“艺术是自然的平行体”,西方艺术该进入现代艺术的历史阶段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