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绩已出,几家欢喜几家忧。都说今年的题难,身边一起学习的同伴看到孩子这次的成绩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后,难以接受。说实话任何人都难以接受,需要一个过程去接受它。但毕竟是学习过升过级的家长,通过自己认知的调整,通过关心孩子这个人,接受这个分数,接受了这个事实。并且通过觉察自己,发现自己要求高,接受不了自己家的孩子成绩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其实是也是对自己的不满意的觉察,觉察到这些以后就调整了认知,认知调整以后就接受了事实,打起精神继续向前,和孩子一起面对这个现实,投入接下来的志愿报考以及大学以后的规划。
说实话,寒窗苦读12年,没有哪个家长不期盼着自己的孩子好,这个期盼或许是从孩子出生那一刻就有的。所以在孩子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的时候,家长同样也在努力学习教育孩子的方法,这些孩子比起那些没有学习过的家长,已经是很幸运的了,通过家长状态的调整,避免了对孩子的失望,指责,抱怨等种种的伤害。
还记得两年前朋友家的孩子高考成绩出来以后,没有达到家长预期的结果,孩子的爸爸从手机上给妈妈发了一段话,其中满是指责和抱怨的语言,比如他考的这一点分对得起祖宗吗?等等(其实610多的分数已经不低了)这段话恰巧被孩子无意的看到了,孩子在卫生间呆了很长很长时间才出来,我们应该能感受到对孩子的打击和心理的伤害是有多么的大。因为朋友家的孩子成绩一直都很优秀,中学的时候是到郑州上的。家长为了让孩子能有一个更好的前途,在天津买了房,高中是在天津上的,真是天时地利人和,在这个看着一切都完美的情况下,似乎可以一眼望到了孩子走进清华北大校门的那一时刻。然而却因为孩子换了新环境又遇到了青春期,出现了叛逆的行为,又因为家长没有提前学习,不能够很好的应对和引导孩子,等成绩出来以后,用孩子妈妈的话说,那就是孩子一直在原地踏步,她觉得是孩子不上进,不努力。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可以说人皆有之。但最终无论分数如何,能够幸福健康的生活才是我们的目标。孩子心理上是否受到伤害,取决于家长的认知。即使孩子的成绩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带着更多的觉察,调整认知,擦干眼泪,继续大步向前,孩子还是有很大的潜力去成长的。比如到大学后继续考研深造,这时候的家长的情绪状态和托举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相反,如果家长把自己的全部赌注都下到了孩子身上,对自己的状态和行为没有半点觉察,那肯定是满满的失望,只关注分数而忽略了孩子这个人,而忘记了孩子也是拼杀在学习场上的那个无畏的人,也是挑灯夜战彻夜不寐的那个人。
同样的问题,不同的家长因为认知的不同,应对的方式的不同,结果也截然不同。认知决定了我们带给孩子的是伤害还是爱。
(每日一省25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