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致良知平台看到博仁老师解读《示诸弟书》,其中有一个句子“君子常过,小人无错”,对我启发很大,意思是君子经常反省自己的过失,而小人则总认为自己没有过错。
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一种是君子的自我反省和谦逊;另一种是小人的自以为是和自我辩解。
我想,自己是否也时常在这样两种态度中摇摆?每个人内心深处都希望具备君子人格,具有坦荡胸怀,但同时也时不时被小人之心干扰?
比如,我的脑海里浮现出来某些人,就想,他/她真愚蠢,真虚伪,真丑陋,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一世了。这难道不是自己的心灵蒙尘才会有的负面评价吗?我知道这样的念头,都不是善念,可是时不时还会出现这样的念头,岂不是庸人自扰?小人之心?
尤其看到某些人身上有不足缺点,时时腹诽心谤,甚至夸大其词,恨不能讲给别的人也知道,这不是小人之心是什么?
况且,你认为的别人的缺点不足,可能是你的认知出了问题,并非真的是别人的不足和缺点,换一个视角看问题,说不定一切都正常呢。
人不是被别人打败的,人通常都是败在了自己的心上。如果没有致良知的正念,就会被小人之心所俘虏,致良知是唤醒最高的本心,是个人道德意识之觉醒,能察觉自己的不足,在一件件事情上磨练,在每天不断出现的各种念头中,留住正念正心,怯除负面思维,唯有如此,方得进入正道修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