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本文参加书香澜梦第83期“无”专题活动。
最近,在我们小区附近的一个小巷子里,先后出现了两个店名叫“三无青年”的咖啡店和奶茶店。估计是同一家老板,经营不同的产品。两家装修风格一致,同在一栋旧楼,距离几米远不同的铺面。装修风格简约但又透出时尚的风格,很好契合了店名的主题意韵。它束新的纯色风格与周边陈旧斑驳的旧工厂住宿楼有着鲜明的对比,但因其并不显得太过花俏,所以又不显得太过突兀。
我平时没有喝咖啡和奶茶的习惯,此时也不会有因为店面装修奇特而特意去消费的冲动,但却让我对“三无青年”的定义产生了一丝好奇。
特意搜了一下网上的名词解释,“三无青年”指的是:无房、无车、无存款的年轻人。当然,因为这个词是新生态的网络名词,相比于出现在新华字典上的原生态名词,它还有更多的解释。比如无财、无貌、无证、无能力、无背景、甚至无子的,任选其中三无都可以对得上号。就不知这个店的老板说的是哪“三无”。
网上还特别解析了“三无青年”概念的提出“源于对入世修身立命的一些思考,倡导一种格局的放大,行的无限以及品的自律的三无文化。鼓励年轻人在没有心理段位和价位的情况下,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担当去标注自己,实现价值输出并收获相应的回馈。”
没想到一个“三无青年”还可以引申出这么哲学的说法,有些玄乎,但也引人遐思。
所谓的格局的放大,是不是没有房子的困顿,没有房贷的扰心,反而能有更大的舞台。电视上不是说吗: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房子有形,而天地无形,心怀四野,胸容天下,那不就是虚怀若谷,放眼世界吗。如此气吞山河的格局,前途无量呀。
行的无限,没有车并不代表行不了路。不说飞机高铁地铁,就单单是11路步行,都可以游遍天下,古有徐霞客,今有背包客。不是常常有徒步穷游西藏乃至全国全世界的青年吗。行是无限的,思也是无限的,行走于广袤天地间,所见所闻包罗万象,更能引起深入地思考。所以才有了那么多文人墨客不断行走在路上,在故乡也在他乡体验不一样的生活,书写不一样的人生。
品的自律,是指人品吗?无存款并不代表没有赚钱的能力,只要是不被钱蒙蔽了内心,不为钱工作,只会为了理想而奋斗,就是修品格吗?或者品行的自律与钱无关,也不仅仅是因为没有钱,而是三无青年视金钱为身外之物,更看重品的修行。不敢确定,也无从查证。
不过这么一解析,“三无青年”不是贬义词,也不是一张随便粘贴的小标签,而是一种人生处世态度,使得这三无青年形象立马高大上起来。不仅完全颠覆了之前给人一种放荡不羁,一切无所谓,吊儿啷当的颓废的三无青年印象,而且还树立了一个胸怀宽阔,不为名利所困,放眼世界,努力奋斗的一群年轻人的形象。很好诠释了不困于心,不乱于形,不念过往,不惧将来,勇往直前的一种年轻的,充满朝气,蓬勃向上的精神状态。
当然,这个“三无”因为是青年而有着无穷的想像力。现在的“无”并不代表以后的“无”,因为他们当中每一个都是潜力股,他们还有着大把的未来可以去努力去创造,所以不怕一直“无”。
但如若这个“三无”标签放到中年人或者老年人的身上,那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想想,一个“三无老人”,假如这三无是:无房,无存款,无子女(因为车对于老年人而言已经是可有可无的东西,所以不列在其中),这将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流离失所,孤苦伶仃,穷困潦倒,如果再是疾病緾身,那几乎就是没有了未来,那是怎样的一种悲凉呀!想想都情不自禁地全身一哆嗦。
年轻时的懒惰挥霍,不做为或无所为,才导致了年老之后的一无所有,此“无”非彼“无”,不可同日而言呀!还有因为时日不济,由盛转衰的,也是足以令人唏嘘不已呀!
所以做个“三无青年”不可怕,但最好不要做个“三无老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