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应该是白天,中午一点左右, 如果我手上的“北斗”牌卫星定位表没出错的话。
听说前几日“北斗”网络系统的一颗同步卫星与美国21世纪初,发射的卫星相撞。
那次事故如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之后的连锁反应,卫星碎片接连与其他轨道卫星相撞。
NASA发言人宣布,将对此次事件负责,并将发射“太空回收者”全力阻止恶性循环。
但这一切并不足以让天上时不时掉下来的残片停止。
国家安全部的雷达已全天候启动,人心惶惶。
有人说,世界末日要来了。对于这颗星球我还是很乐观的,这与我从事职业有关。
但对我这样一个喜欢遐想的人来说,不能再仰望星空确实很让我忧虑,
百年前发明雷达时,人们一定想不到连白云之下,我们也需要雷达来侦测。
现在的地球在外人看来还是那颗蓝色的星球吗?我想时间会恢复它的美貌。
因此我们这个职业人们喜欢称为“地球美容师”,我喜欢这个名字。
虽然这与我们的职业毫不相关,我的职业是“化学原子利用分析师”,既是工程师又是科学家。
这个职业是在21世纪中期出现的,那时候地球的空气,虽然还没有达到如今伸手不见五指的地步,但也不容乐观了。
此时,中科院一个院士提出了应将原子利用率提高到百分之百。
这是一百年前ACS(美国化学协会)提出了绿色化学的概念。
虽然那时经过EPA(美国环保署)的推广,但那时的原子利用率仍不足百分之五十。
如今已经达到了99%,还剩下1%,这却是一个瓶颈。
我就是首席专家的身份攻克这个难关,这个项目被称为“拯救全球危机”。
中国政府在五年前号召全球顶尖科学家加入,大家都认为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了,所以都积极响应。
这1%便是对二氧化碳的解决,我们已经将自然元素分为两类。
你认为可再生利用,即C、H、、O、N、S、P、K、Ca、Mg等几种大量元素。
另外的全归为不可再生利用,别相应的储存入库
隔绝一切,密封保存。少量所需被放在特殊元素库。
高楼大厦,都是由新型碳材料组成,其硬度大于所有其他的金属元素,且不易于损坏,也不存在废旧这一说。
所以现在的房子一成型,便成了永恒的标志。
因为外界已经不适宜生存了,所以一切生物都被引入“碳室”。
巨大的管道从特殊元素库输出大量营养物质,一个个人造太阳调节着光热比,以求植物的最高光合作用的速率。
这一切的能源全有穿过“空气”的太阳能板提供,在外太空看,地球似乎成了一个黑球。
人类都在为拯救地球环境奋斗,文明停滞在五年前的12月。
桌上的报纸仍是那个月诺贝尔奖公布的新闻,中国包揽了文学奖和化学奖。
一切似乎开始证明中国这条巨龙的腾飞,但一切却又因那个月而止。
那个月来的毫无征兆,之前我还是个作家,在书桌前,天马行空的想象。
一个月后,政府强行每个人都学习,被称为“化学原子能源”的学科。
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从全国20亿人中脱颖而出,之后我就被任命为中国代表首席科学家。
成立了这个研究所,虽然名字被叫为“文乐研究所”,但一切与文化和快乐无关,有关的是全世界人民的命运。
每周都有来自全球的合理意见通过筛选,供我们讨论。
有一丝用处的意见便被我们下发到下属研究院研发。
1%的瓶颈仍未得到解决,今天又是每周的例会。
我们看过几个意见之后都摇摇头,否定了。
突然一个标题吸引了我,“关于二氧化碳的利用”想想我又否定了。
因为全球人都知道二氧化碳是最难攻克的难关,所以关于这方面的意见也最多。
二氧化碳的利用这个标题,本身在化学方面看来就是可笑的。
因为有点高中知识的人都知道,能源主要由碳石燃烧提供,且最终彻底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液态水。
这时候物质里的能源已经被我们吸榨干净。
生物中固然有绿色植物用叶绿体固定二氧化碳,并将之转化为有机物,但那是以光能的注入为基础。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重新用能源来固定二氧化碳,根据能量在传递中的损失。
那不仅本末倒置,还得不偿失。
最近有一些激进份子,当然,他们大多是富家子弟。只提出将“碳室”中除了人类以外的生物全都除掉。
因为我们有了循环器,只要注入适量元素和能量就可以合成美味可口的食物。
循环器是两年前的成果,现在已经普及到了千家万户,人们的食物全由它加工。
也就是说,只要你愿意,家里的木桌也可以成为一餐美味。
现在木桌只有富贵人家有,因为木桌寿命短,而且在贫穷人家里早成了一餐美味。
甚至连马桶也是一个循环器,只要你愿意,刚从肚子里出来的便可成一餐美味。
当然,目前人们的思想还是接受不了的,也许未来会接受,谁又知道呢!
有一些希望我还是要努力,我打开了那篇文章。这个作者是五年前的科幻小说雨果奖的获得者。
最会想的果然是那些天马行空的小说家,也许他们的思想早就超过了旅行者号飞到了宇宙的边缘。
“建立新的重力场,将空气中的气体收集在一个高强度的容器中,使其成为超固态(一种高于固态的形式)”
“并在其中放一个反物质颗粒,二氧化碳将化为一股巨大能量消失。”
我叹了口气,这想法太大胆了,反物质颗粒的破坏力超过核弹破坏力的几个数量级。
将其取出,无异于自杀,所以尽管唐僧号已取回了暗物质,却一直徘徊在冥王星之外。
因为它的力量不是人类可触碰的,至少现今是如此,所以我否决了这个意见。
这是一个年轻的分析师站起来说:“我提议将空气排入外太空,以缓解目前的形式,之后我们再重新构建生物圈”
他眼中射出了激情的火花,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起来。
“我们可以在北极上空开一个洞,反正反重力机器将空气吸出,反正外太空能包容一切,反重力机器的原理是……”
“停止你荒谬的想法”。
我无礼的打断他说:“井底之蛙,那些在外太空的高速粒子,将禁锢人类向外太空探索的脚步。
“难道人类文明将止步于地球吗?那是慢性自杀。”
我又挖苦的说:“建议你去看一下几十年前的《太阳风暴》”
他尴尬的低下了头,坐回了位子。我这才想起,他是今年刚加入的少年天才。
我可以看出,假如他不是生活在这个的时代,他一定会有一番成就。
可惜,他少了对星空的热忱。
这几年,毁掉了多少人的童年与梦想。
这五年,在未来看来到底是黄金时代,还是空白的五年,我不知道。
只希望这样的时间不会太长,否则人类文明将会毁灭。
例会结束,我决定去见一见那个科幻家。
从全球的中心驶出,我的车仿佛驶在了墨中。
本来风景窗可以让我觉得自己身处在风景无限好的地方,不想打开风景窗,这种自欺欺人的虚伪。
我看着这墨,这是几十年前被人称为雾霾的东西。
眼中有点疲倦,只有这样才能让我时时心存愧疚,也是这份对地球的愧疚,让我工作至今。
汽车上的自动导航系统显示快要到那个人的家中,我想着话题,翻开她的资料,竟然是个女的。
汪淼,J市D县……
有点熟悉,车停了下来,已经到了。
我突然想到J市D县这正是我家乡的代号,五年的朝思暮想现在竟然连名字都不记得了,真是可笑啊。
汪淼,汪淼,我用手指节叩着车载电脑的屏幕,我从记忆深处拉出一段回忆。
高中毕业的时候曾在她家住过二十几天,她,也就是我的侄女,那时候的成绩非常优异。
在我印象中是个开朗的小女孩,呵,转眼二十年过去了,现在怎么样了?我推开车门走了出去。
迎接我的是一个留着短发,带着眼镜,给人一股干练的感觉。
“淼淼。”我小声喊了一句。
她回了句:“叔叔。”
便急迫的将我拉进她的工作室,天花板上是高真的星空映像。我尘封已久的心,竟被这美景叩动了。
她用全息投影作出她的假设。并一边解释说:“……之后,一阵爆炸,放出巨大的能量……”
我打断她的幻想说:“可是你要知道有几克的暗物质就只能抵消几克的物质,但二氧化碳远不是用克能衡量的。
”
“我知道。”她狡黠的一笑,说:“根据爱因斯坦的定律,E=mc²,这几克的暗物质能释放的能量。”
“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这么大的能量足以将空间撕开。”
她故意买了个关子,我接上她的话,“形成虫洞。”
“对,那以后二氧化碳的何去何从就悉听宇宙的尊便了。”
她绕着我欢快的转了个圈,说:“之后,地球又回到了那个美丽的星球。”
“地球损失的质量呢?”如果不补充的话,太阳与地球间的距离会改变,之后……
“从其他星球上补充。”这一切看起来无懈可击。
可是我眉头紧皱,她似乎明白我的顾虑,说:“叔叔,我知道在五年前,你是一个作家,也是一位儒道者,讲究万物之道。认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理。”
“但你的自然呢,不存在了不是吗,你的思想已经不适合当今社会了。”
确实是这样吗?我一直认为的道,这道……
也正因为如此我才把“万物消灭”的言论压了下来。我真的不适于这个社会了吗?
“可之后呢?二氧化碳还是会不断的被造出来,再放走吗?”
“不可以吗?”
我苦笑,“淼淼,这样的话……”
她打断了我,说:“我明白,这是病态的想法,但你想想,人类走到这一步究竟是为什么,在金字塔的顶端的人类多余基层的植物,想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走这一步。”
说着,她开始哭泣,我摸着她的头,心中异常的沉重,是什么让曾经开朗的女孩承受这样的痛处。
什么是浪费,什么又是珍惜。
人类在何时已经走上了不归路,远离万物走上了另一条路,谁都知道尽头是死,却只能惯性的一直走下去,末日会降临,这是迟早的。
五年前,各式各样的人,很少有人担心过地球的安危,高耸的烟囱在喷射死亡的迷雾。
那么多人只看见眼前的利益。钱,不过是一个符号,几人看透。那时候多些面壁者,多些面壁者。
我们也不需要像如今这样一个个细胞一样的活着。每个细胞都要对其构成的整体生命负责。
我经过家中,喝口一杯茶,便又去完成我作为一个神经细胞的职责了,在研究院外停着一辆救护车。
一会儿,一个老者被抬了出来,他没有死,但他的大脑已经迟钝了,所以为了整体,他选择接受编程序死亡,因为这对于整体是有利的,他被循环器分解利用。
世界有一些地方,出现了“组织坏死”,在一些阴暗的角落,“癌细胞”在扩散。
绿色化学,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零排放,这是一个多么可笑的谎言。
人类历史已经到了一个积重难返的地步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