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随着我们工作内容不断丰富,工作强度的不断加压,每个人在面对他人的时候都可能发生沟通摩擦,其实本质是跟自己的内在沟通出了问题,从即日起,将陆续推出卢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沟通》,希望对您与自己内在沟通、与亲人、与同事和谐沟通方面产生一些有益的帮助。
《非暴力沟通》(又名《爱的语言》) 作者:(美)卢森堡;译者:阮胤华
译者序:(摘录)
我曾以为,我的一生将致力于对生命的痛苦做出反应。后来,我发现,这过于沉重、过于灰暗。如果我只看到痛苦,我的心难免会被乌云所笼罩,被绝望所吞没。在徘徊中,终于有一天,我发现,我的人生可以对生命的美丽作出反应。当我看到美——自己、他人以及其他生命的美,我的心中充满了柔情,也找回了生活的热情与活力。这个转变,我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卢森堡博士发现的非暴力沟通模式。
我对非暴力沟通感兴趣始于2005年底。当时一位朋友给我带来了《非暴力沟通》英文版,并告诉我作者卢森堡博士希望能有中文版。我原以为这只是一本提高语言修养的书,没怎么放在心上。可开始读后,却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开始时我并不指望能学到多少东西,可是,读完这本书后,我发现,我以前激励自己的方式无意中促成了自我憎恨。由于认为自己“应该”做到许多事情,我不停地指责自己、命令自己、要求自己。这不可避免地导致内在的分裂与不满。而非暴力沟通提醒我倾听内心不同的声音,以及它们所反映的需要——这促进了自我理解和内心的和谐。
我很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更多的人安静下来。使用暴力的人其实是因为他们内心的宁静遭到了破坏,所以他们才会有暴力的方式维护或寻求心灵的和平。这或许是暴力的蝴蝶效应吧。
这本书的翻译前后历时近两年。为了深化对非暴力沟通的理解,我于2006年9月前往澳门协助非暴力沟通师吕靖安女士为澳门善牧会提供培训,并于同年12月前往印度参加卢森堡博士主持的非暴力沟通国际培训。善牧会的服务对像是处于困境中的妇女,它为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提供临时性住所、短期工,并成立妇女互助中心为单亲家庭提供帮助。善牧会负责人狄素珊修女在信中介绍了为什么她们对非暴力沟通感兴趣:“近几年,我们开始为单亲家庭中的孩子提供培训,这些孩子经历了家庭暴力,我们想帮助他们学习别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大约是一年前,我们决定继续预防暴力的努力。通过互联网,我们查询了世界各地相关的培训项目,直到发现非暴力沟通。它看起来简单而且可靠——正是我们所要寻找的。”
可以说,没有这么多人的帮助、鼓励及相关的培训,我很难顺利完成翻译。当然,更重要的是非暴力沟通本身的魅力。是非暴力沟通吸引了我们参与翻译工作。非暴力沟通提醒我们人性是相通的——虽然每个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或许不同,但作为人却有着共同的感受和需要。这样,在发生矛盾和冲突时,运用非暴力沟通,我们将能专注于彼此的感受和需要,从而促进倾听、理解以及由衷的互助。
人们常说:“爱能使心灵的创伤痊愈。”我深信,爱的能力取决于审美能力。我衷心祝愿,《非暴力沟通》中文版的出版能够有助于我们发现生命的美的力量,不仅使我们内心的创伤痊愈,而且还能使我们的人际关系中的创伤痊愈。
前言 ——阿伦.甘地 圣雄甘地非暴力学会创始人和主席
上世纪四十年代,我在南非度过了童年。作为有色人种,生活在执行种族隔离政策的南非并不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在那里,肤色随时都可以给你招来无情的刺激。十岁那年,白人打了我,他们认为我太黑了;接着,黑人打了我,他们认为我太白了。这样的耻辱也许会让任何人都想报复社会。
看到我处于悲愤之中,父母决定送我到印度和祖父圣雄甘地住一段时间。他们希望我能从祖父那里学到如何面对待愤怒、挫折、歧视和耻辱。在接下来的18个月中,我学到的远远超出期待。唯一的遗憾是,那时我还是个普通的孩子,年仅十三岁。如果年纪大一些、聪明一些或更有思想,那么,我就可以学到更多。然而,非暴力生活的一个关键就是:感激生活的赐予,而不是贪心。我怎么可以忘记这一点呢?
和祖父在一起的日子里,我意识到什么是真正的非暴力以及认识自己暴力的重要性。由于缺乏了解,我们常常认识不到自身的暴力。我们认为,只有打人、鞭挞、杀人以及战争等才算是暴力,而这类事与我们无关。
为了加深我对暴力的认识,祖父让我画一棵树,类似家庭树,用以描述暴力的根源。他认为,认识暴力,有助于理解非暴力。每天晚上,他和我一起分析我一天中的经历——我的所读、所看、所做。如果某个行为涉及使用武力,就把它归到暴力之树“身体的暴力”那一边;如果主要造成精神伤害,就归到暴力之树“隐蔽的暴力”那一边。
几个月后,我房间的一面墙上就写满了各种“隐蔽的暴力”。与“身体的暴力”相比,它们的危害不那么明显,但祖父认为它们更为有害。他解释说,归根结底,是“隐蔽的暴力”激怒了受害者,使他做出暴力的反抗——不管是以个人的名义还是以团体的名义。如果看不到这一点,我们为促进和平所做的努力,要么徒劳无功,要么昙花一现。不切断地狱之火的燃料供应,怎么可能成功灭火呢?
祖父反复强调在交流中运用非暴力原则的重要性。许多年来,通过著书和开设研讨班,卢森堡博士倾力介绍非暴力沟通,作出了令人钦佩的贡献。带着深厚的兴趣,我阅读了本书。这本书的深度和简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像。
祖父曾经提倡:“让梦想中的世界通过我们的转变得以实现。”我相信,除非从我做起,否则我们的梦想就不可能实现。不幸的是,我们总是希望别人先开始改变。
非暴力不是今天用了、明天就可以抛弃的权宜之计。非暴力也不是让你变得温顺或听话。非暴力主张积极进取而非消极无为。人们习惯于围绕个人利益采取行动。在基于狭隘个人主义、物质至上的当代社会,更是如此。视非暴力为权宜之计或对他人的顺从,并无益于家庭、社区和国家的和谐。
在国家危急时刻,能否挥舞国旗聚集在一起,并不重要;成为超级大国,拥有多次毁灭地球能力,不足以解决问题;通过军事力量,征服世界其他地区,也于事无补——因为恐惧无法带来和平。
非暴力意味着让爱融入生活。让尊重、理解、欣赏、感激、慈悲和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贪婪、憎恨、偏见、怀疑和敌意,来主导生活。人们常说: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为了生存,我们必须不择手段。这个观点,请恕我无法同意。
如果今天的世界是无情的,那是我们的生活方式造成它的无情。我们的改变与世界的状态息息相关。而改变沟通方式是自我转变的重要开端。我推荐大家阅读这本书,并运用它介绍的沟通方法。我深信,提升沟通品质有助于建设一个友爱的世界。
语言是窗户,或者是墙 ——鲁思.贝本梅尔(Ruth Bebermeyer)
听了你的话,我仿佛受了审判,无比委屈,又无从分辨,在离开前,我想问,那真的是你的意思吗?
在自我辩护前,在带着痛苦或恐惧质问前,在我用言语筑起心灵之墙前,告诉我,我听明白了吗?
语言是窗户,或者是墙,它们审判我们,或者让我们自由。在我说与听的时候,请让爱的光芒照耀我。
我心里有话要说,那些话对我如此重要,如果言语无法传达我的心志,请你帮我获得自由好吗?
如果你以为我想羞辱你,如果你认定我不在乎你,请透过我的言语,倾听我们共有的情感。
目录
第一章 让爱融入生活
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后来,我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我们情意相通,乐于互助。我称之为“非暴力沟通”。
第二章 是什么蒙蔽了爱?
我从小就学着以貌似客观的语言表达自己。如果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不想做,那他就是“太过分了”。如果有人开车横冲到我前面,那他就是“混蛋”。如果女友想多一些体贴,那她就是“太粘人了”。可是,如果我想多一些体贴,那她“冷漠得像个木头”。如果同事更关心细节,他就是“有强迫症”。反之,如果我更在乎细节,他就是“粗心大意”。
第三章 区分观察和评论
我从未见过愚蠢的孩子/我见过有个孩子有时做的事/我不理解/或不按我的吩咐做事情/但他不是愚蠢的孩子/请你在说他愚蠢之前/想一想,他是个愚蠢的孩子,还是/他懂得的事情与你不一样?
第四章 体会和表达感受
第五章 感受的根源
第六章 请求帮助
第七章 用全身心倾听
遭遇他人的痛苦时,我们常常急于提建议,安慰或表达我们的态度和感受。可是,倾听意味着全心全意地体会他人的信息——这为他人充分表达痛苦创造了条件。
第八章 倾听的力量
通过倾听,我们将意识到他人的人性以及彼此的共通之处,这会使自我表达变得容易些。我们越是倾听他人语言背后的感受和需求,就越不怕与他们坦诚沟通。我们最不愿意示弱的时候往往是因担心失去控制想显得强硬的时候。
第九章 爱自己
我深信,出于对生命纯洁的爱,而不是出于恐惧、内疚、羞愧、职责或义务来选择生活,是爱惜自己的重要体现。
第十章 充分表达愤怒
在我看来,愤怒是我们的思维方式造成的。它的核心是尚未满足的需要。如果我们能够借助它来提醒自己——我们有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而我们的思维方式正使它难以得到满足,那愤怒就是有价值的。
第十一章 运用强制力避免伤害
我们都知道,惩罚将导致关系的疏远。一旦我们被看作施暴的人,我们就很难得到友善的回应。
第十二章 重获生活的热情
通过运用非暴力沟通,我们不再试图分析自己或他人有什么毛病,而是用心去了解我们的需要,这样,我们的内心将逐渐变得平和。
第十三章 表达感激
有一天晚上,当我向我的儿子布莱特指出他没作好家务活时,他反驳说:“爸,你想想,你是不是倾向于指出问题,而很少肯定我?”他的话在我的脑海中盘绕了许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