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你好。这是我进行个人品牌日更的第22天。日更是个孤独的旅程,我想看看这趟旅程都有哪些风景。你愿意和我一起同行吗?
公认的好书,真的值得花时间去深入研读。
《影响力》就是这样一本好书。
前几天我们剖析了“社会认同”原理和“权威”原理,也知道了二者在生活中的应用随处可见。今天要谈到的“互惠”原理,也是普遍应用。
古语有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就是互惠原理的一种体现。
互惠原理是什么呢?
简单说,一旦你接受了别人的好处,不论是主动接受还是被动接受,你总想尽量回报对方。
这其中,是不由自主产生的亏欠感作祟。为什么亏欠感有这样的作用呢?
一方面,亏欠感让人觉得不舒服。
另一方面,不回报对方会让人觉得忘恩负义,不受社会群体欢迎。
所以,它让人觉得有义务要偿还。
《影响力》中提到了一个有意思的故事,那就是作者西奥迪尼被一个小男孩“套路”了。
马戏团的小童子军询问西奥迪尼是否愿意购买五美元的门票,进去看马戏团表演,作者拒绝了。紧接着,小男孩问:要是你不想买门票,买我们几根巧克力棒如何?一根才一块钱。结果,西奥迪尼买了2根。
事后,西奥迪尼意识到了奇怪之处,因为:
1. 我对巧克力棒没什么兴趣
2. 我喜欢钞票
3. 我手里拿着棒棒糖
4. 他拿着我的钞票走开了
作为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的西奥迪尼也落入“陷阱”了,更可况我们普通人呢。
想必生活中,你也经常遇到这样的场景吧:
1. 去超市,本来只想买一瓶酱油,结果卖牛奶的小妹很热情,让你试喝一小杯解解渴,结果你提了一箱牛奶回家。
2. 回家路上,看到一群人围着,店主招呼大家试吃小橘子,吃完告诉你买一送一,结果你买了10斤。
3. 逛街时,有的销售员很热情,总让你试衣服,并说:试试又不要钱。结果,试完衣服,使劲夸你有气质,真的是,不买都不好意思。
由此可见,当我们想请求别人办事,或链接优秀的人时,先给对方一些恩惠,再提一个要求,处于亏欠感的底层心理,对方一般难以拒绝你的请求。
互惠原理,不仅在生活中普遍应用,在打造个人品牌时也好用。
其实,互惠的本质,是成交。当你想要得到时,先付出。先舍后得,有舍有得。
比如,在你能力范围内,尽量给需要帮助的人施以援助之手。
当你真正站在对方角度,提供的正好是他需要的帮助时,对方是特别感激的。那么当你有需求时,对方也会乐意帮到你。
很多时候,我们提供帮助,也不会有很强的功利心,通常是能帮尽量帮,能提供价值尽量提供。结果,随之而来。
收获感悟
我们通常知道,多帮助别人,是应该的。不过并没有思考过帮助背后的底层逻辑是什么,也没有想过可以运用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些理所当然的认知,背后有深深的本质值得探究。所以这个解剖让我们打开了新思路。
行动指南
1. 主动在社群里提供价值。
2. 给喜欢的人常点赞。
3. 特殊对待。
推荐阅读:
Molly:招募文案中偷偷藏着“社会认同”原理,你get到了吗?
喜欢我,可以添加VX交流:Cindy90061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