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4 德令哈 晴.有风.20/1 星期一
德令哈,一个抒情而诗意的名字。因为海子,知道了远方这个荒凉的小城,因为海子和他的《日记》的故事,我来到了德令哈。
火车在茫茫的黑色中奔驰了一夜,清晨六点二十二分,到达了德令哈。天并没有亮,看上去依然黑得深沉。
生怕因磕睡误了下车,特地定了六点的闹钟。疲劳困乏,并没有睡,看时刻表,还有十分钟到站的样子,倒怕乘务员忘了,便过去打招呼。乘务员在他的小间里看手机,他问,你要下吗?是的,我说。便叫我准备好,到车厢门口等候。
![](https://img.haomeiwen.com/i10292879/684e372d2bef4e44.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0292879/bc7b76637b049b28.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0292879/1bcfc17e3a9256ae.jpg)
我背着背包,拿着行李箱,站在车厢连接处。乘务员走了出来,在车厢喊道,“德令哈到了,有没有在德令哈下的?”十车除了我一个,再没有别人。背着包站在那里,人软软的,有点晃悠的样子。那一刻,油然感到一种孤单。对于德令哈,一无所知,唯有陌生。幸好十一车有一个下的,在过道与他搭话,要不一起搭车吧?他说有车接。原来他的家就在德令哈。
火车慢慢地停了下来,乘务员打开车门,跟着小心地下了车。站在灯光迷蒙的站台,拍了个照。张望着出站的方向,按指示走下台阶,只听得身后“嘭”地关车门声。仿佛是我们前脚刚下,车门紧跟着就关上了。随即,火车启动,开走了。短短二分钟的停留,更显得德令哈站的小,这种小也更添了内心的孤独。仿佛没有许多的旅客跟随,竟不知道要去那里一样。
大厅里只有两位女值班员,一位上来要求出示身份证。走在前面的那位年轻人,手里捏着一个小红本,看到有“士官证”字样,原是一位兵哥。我俩一前一后,听他说了一句,“有四年没有回到这个地方了”。是自言自语的感慨吧,想必是回家探亲。值班员并没有像看我的身份证一样去翻开士官证。我们很快的,安静的,出了站,来到广场。
有几位出租车司机等在那里,上前问,要不要搭车?去那里?其中一位个高的五十开位的男人走近与我招呼,我边应着,边拍了张照。而那位士官已在往等他的小车上放行李。
一弯月亮,几颗惺忪的星星,斜挂在晓天。跟着男人上了车,极力显出稳重的样子。问到锦福宾馆多少钱?一开始他说二十,后说十八,又说可以打表的。我并没有认真去计较,只想尽快到达宾馆休息。看着地图,男人并没有乱走,近七公里,不用十分钟,就来到了连湖路所在的宾馆前。一个个招牌醒亮着,看到“锦福宾馆”的招牌灯时,感觉是在等我。
扫码付钱,十六块。拿好行李,推开宾馆的玻璃门。由于声响,前台后的值班女子,从帘后床上爬起来。是有点早啊,打扰人家睡觉了。
我说,订好房的。其实通过电话,也是知道的。她说,你订的大床现在还没有退,先安排一个小标间,你先休息吧。等中午再给你换回来。我背着包站在台子前说,好,好。谢谢!拿着房卡,往她说的二楼的房间上去。
乘夜车的累,加上这一段坐出租的晕,头重脚轻,人又脏又油,想洗个澡再睡。卸下沉重的包,一时坐在床边,稳定一下精神。头晕,突然想吐。急忙跑到卫生间,干呕两下,并没有吐出来。经过一夜,吃的都消化了吧,并没有可肚的东西。坚持洗了澡,躺到床上,一下子睡到近十一点钟。醒来时听到走廊有人说话声,好像是店老板,就是清晨接待的女同志,在吩咐服务员把大床房先打扫出来。
我爬起来,精神得到恢复。穿上衣服,准备洗漱。就听得服务员敲门,说给我换房。在她的帮拿行李下,很快换到隔壁的大床房。接着洗衣服,搞好已是午后十二点多了。肚子早已咕噜地在叫。
出了门,拿了换房的房卡,往海子诗歌陈列馆方向走去。在途中的一家面馆吃了一大碗排骨面。
到了德令哈,矿泉水也恢复二元一瓶了。这里的环境,类似拉萨。七点左右天才亮,比拉萨早一点,又比家乡晚一些,天黑同理。不远的郊外,也是荒山碎石,一样的苍黄灰白。
海子陈列馆修建布置得很漂亮,优雅安静。有三大间。一间是奇石饰品。中间一间是当地和各地的一些文学杂志书籍,摆在精巧的书架上,旁边有桌椅,任随翻阅。有相关的明信片,及工艺商品。再有一间,全与海子有关。海子的生平介绍,海子的诗。诗书写成一幅幅作品的样子。再一次读来,或许有新的感触。
![](https://img.haomeiwen.com/i10292879/33e93c0688ffbe58.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0292879/9b96ed0e99f7b415.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0292879/cde99f1bed95e400.jpg)
比如《以梦为马》,“我要做远方的忠诚的儿子,和物质的短暂情人,”这两句仿佛是写现阶段的我的表现。
依然喜欢《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前一段,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短短的,每一句,都写到心上。美好,令人向往,比如周游世界,做一个幸福的人;又朴素,实用,比如粮食蔬菜,房子。并且是“从明天起”,既是希望。而对于常立志懈怠的自己,“从明天起”,正是符合内心的需要和安慰。
还有《浪子旅程》中,
“我是浪子,我戴着水浪的帽子,我戴着漂泊的屋顶,灯火吹灭我,家乡赶走我,来到酒馆和城市~我要还家,我要转回故乡,头上插满鲜花。我要在故乡的天空下,沉默寡言或大声谈吐,我要头上插满故乡的鲜花。”
我想起这样一句话,如果安稳,谁还会流浪。不管怎样,每一个人都不会忘记故乡,心里想的念的都是家乡和亲人。荣归故里,是漂泊人的梦想。
当然,到德令哈,更因为《日记》,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那一种想念与孤独,人的漂泊,希望有所归宿的情感,都全在这一句简洁的话中深沉寄托。
越长大,越孤单,越孤独寂寞。人人都希望有这样的一个“姐姐”吧。精神上的,实体上的。
读这首诗,这一句,仿佛能听见海子在诉说,在呼唤。那一种现实的不能如愿,空有遗憾,是做为一个有追求信念抱负的人,深深的痛苦。好比是喜欢的女子,不能给予,不能成全,甚至因此,她随着别人而去。悔恨,苦恼,欲哭无泪,叫天无门。
一边是极浪漫美好,一边是极现实残酷。而诗歌的内涵,正是徘徊游走二者之间。
![](https://img.haomeiwen.com/i10292879/5c4459916f3688ee.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0292879/f1b290e1eda2bd3b.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0292879/442297aca280cd64.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0292879/c88f631815ac100a.jpg)
如今,很多人喜欢并读海子的诗,仿佛有一种崇拜。实际上,海子生前过得幸福吗?可以说是否定的。他不善交往,与现实,与“油腻”,格格不入。他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如愿的,借籍诗歌来排谴。
从这里来说,海子是活在自我的精神世界里。他的理想的“国”,犹如普罗旺斯般的美,是一种乌托邦的所在。并且相信它的存在。
理想主义与现实生活的矛盾,冲撞,是造成人痛苦的重要原因。而人又不能完全活在精神世界,每一天都要向现实妥协,看丑恶狰狞的嘴脸。
活着,何其不痛苦也。
巧碰到从深圳自驾路过德令哈的一对中年夫妇和一位阿姨。深圳自驾,代表物质;海子诗歌,代表精神。看似矛盾,但并不冲突。或许,只有当物质生活富有了,才更能心定神闲的来谈并实现精神需要的吧。
与馆员简单聊起海子,这位来自唐山的年轻高挑的女馆员,说她最喜欢的是《亚洲铜》,欣赏海子不一样的爱国情怀。她用“悲凉”来形容海子的命运。
在馆内还发现有郁达夫的作品,并买了一本林清玄的书,翻开尽是熟悉的篇目,随便读了一篇,对林清玄笔下的简约朴素又浪漫美好的熟悉的文风,感觉是久违了。
陈列馆建在巴音河畔,馆外河岸,植有一排排高大的白杨,草树间的若干石刻,尽是海子的诗。
在遥远的德令哈,看到介绍海子,读到他的诗,其影响不言而喻。做为家乡的安徽人,也为海子感到骄傲。
![](https://img.haomeiwen.com/i10292879/e2620b6334b20d8f.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0292879/648fc4bed110fd10.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0292879/27ffe33fd8c69b71.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0292879/449f7f5a36be7449.jpg)
沿着巴音河向上游走,来到西海公园。公园内并没有什么游人。只有几乎与我同时进去的两位女孩子。一位是本地人,一位是邻县的,俩人认识也就三个月,成为好朋友。本地的女孩说,今年还是第一次来公园玩呢。
公园里有一棵海棠树,结满小拇指大小的红红的海棠果。挂在枝头,甚是好看。也跟着摘两颗,一咬,呀,酸得直哆嗦。
在这荒凉、冷清的德令哈,这红扑扑的海棠果显出它喜人的生机活力。与俩女孩一起慢走,自然说到海子。本地的女孩说,海子是气死的,惹得我不由一笑。还是第一次听这么说呢。
在吃晚餐时,还是中午的那家面馆。有一对来自河南的母女食客,与搭话中,女人说到海子,是你们老乡哩,叫我去陈列馆看看。说晚上的巴音河,夜景更漂亮。
她们说到海子的死,说有才,可惜了。她的女儿说,有才的人,脑子想的不一样,说海子是得了抑郁症才自杀的。
如同读海子的诗,从中了解到的海子的性格和为人,我想,对海子的理解,每一个人都有不同吧。
又想到在西海公园遇到的两位女孩子,真的非常温暖,热情友好。问什么,她们都诚恳的知无不言。我说,我们一点陌生感都没有。本地女孩也感慨的说,不像内地城市的人,比如问他什么地方在那里?他就是不告诉你。我说,内地城市的人也不全是这样。
在西海公园与两女孩告别后,独自转到公园后向北的一个山包。风比较大,杨树叶哗哗的响,吹得嘴唇发干,脑袋都晕,眼睛干涩。爬上山包,也有似拉萨那边挂有经幡,风吹猎猎,呼呼作响。也不知这边海拨是多少,这小小的荒山包,也爬很气喘不匀。
![](https://img.haomeiwen.com/i10292879/8becb9f0622073e8.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0292879/4e152b6639d9732d.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0292879/ba7946a8c1994c30.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0292879/5a4fb7ffba5a575e.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0292879/16b5a29973e65bd8.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0292879/8d809e2e6a7c3d92.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0292879/52745d8ce9dda7bf.jpg)
站在山包上,风肆意地吹。远望去,向东向北,尽是戈壁,荒山,碎石,荒草。感觉是没有走出拉萨。向西,向南,则是并不高大,显得平静的城市。让我想到遇到的人们,不一样的环境,确实有所不同。
继续向北,沿着滨河路向巴音河上游的黑石山水库走去。
河水出奇的绿,相比河身外的苍黄荒芜,真的让人感到奇妙,居然有这样一条美丽的河!这与拉萨有相同的地方。河水清澈,碧绿。源头原都是来自四五千米的雪山。
一直走到水库跟前,并不对外开放,不让上去。走得很累,却没有见到水库。返回时,爬上旁边的一座山,一样的碎石荒草的山头,才看见水库一角,一样的碧绿。
河边,开阔地带,种有大片杨树。也杂有松树,柳树。最多的是杨树。依我看,这里的杨树有两种。一种是粗壮的,杆皮白,叶子绿的;一种是细长的,杆皮青,叶子银灰的杨树。
到傍晚七点多返回来,大半天走了二万六千余步。累乏得可以。说有好看的巴音河夜景,也就留待明晚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