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无意间从一本书上读到过一句话,说人到中年其实拼的是体力,而不是智力。因为如果一个人体力好,每天可以比别人多工作两三个小时,那么在数十年的工作生涯中,累积起来就是巨大的差距了。
那时候还年轻,对这句话还没有多深刻的体会,只是读到这句话的时候觉得很意外,因为在自己的印象中,尤其是学生阶段,学习成绩的差距更多是智力的差别,而且几乎所有老师、家长和学生都认同人和人之间发展得好坏应该是智力的差别吧。
直到自己也逐渐走向中年,精力一年不如一年的感觉越来越明显,似乎记忆力也随之在下降。每个人的身体都或多或少开始有了大大小小的毛病,同学朋友见面时对健康的问候和关心也变得多了起来。
这种精力和体力的差距在工作中也是表现得比较明显。记得我刚参加工作不到两年的时候,同部门另外一个只比我大一岁的女同事无意间跟我说,她没办法看电脑,看一会儿就觉得头晕,所以她每天只能看一小会儿。我当时听了都惊呆了,我们是一个研究机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作都需要在电脑上完成。而我因为刚进到这个单位,加上我一路读到博士毕业,在校时间太长,好不容易到了工作单位,积极性和热情都极高。在参加工作的前几年里深度参与了不少工作,每天忙到上厕所一路小跑的都觉得活儿干不完,而她居然说她看不了电脑,那她每天都在忙什么呢?
仔细想想也对,她的工作是整理期刊杂志,每年固定收发和寄送整个部门订阅的所有杂志,登记在册,摆放在固定的位置,按时更新,然后完成读者借阅。其实这个工作基本上就是一个体力活,给一个高中生去做,也完全胜任。但她可是名牌大学的本科毕业呢,在参加工作后就在这些杂志堆里度过了十多年时间。我不禁感到惋惜,一方面觉得部门领导不重视用人,在个人发展方面没有好好鼓励和引导,任其虚度了光阴。另一方面又觉得是她自己满足于现状,没有好好付出努力。我们这个单位属于文博行业,有研究员序列的职称晋升通道,单位是很鼓励个人去做研究的,而且周围全都是资深研究人员,单位每年出去读书提高学历的比比皆是,所以只要她自己愿意努力,是有很多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的。
这几年因为孩子的学业,她越发把精力放在了孩子身上,健康也每况愈下,据说每天都要吃很多药养着,而她其实不过才四十岁出头而已。
我个人这么多年的工作经历,也让我非常清醒地认识到健康和活力对事业发展的决定作用。所以我一直保持健身的习惯,生活比较规律。即便如此,也因为之前工作和健身太过勤快和用力,没有掌握科学的方法,导致对腰椎造成了非常大的伤害,让我在过去的三年时间饱受病痛折磨,好在遇到好的中医,经过认真的调理,保守治疗效果非常好,再加上我有健身习惯,慢慢摸索出自己恢复腰椎强度和活力的训练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也取得了很好的恢复效果。
健身和保持生活规律的一大好处,就是每天的精力更加充沛,让我保持清醒的头脑,旺盛的精力,完成一些高难度的工作任务,而且效率很高。
我还发现,到了中年时期,情绪对健康的影响远远大于工作本身。很多年前我就注意到,一旦纠结于某事导致心情不好,或者跟老公闹别扭,跟孩子置气,单位的不公平事件等,首先受伤害的是自己,因为情绪的波动,肠胃、睡眠都受到影响,吃不好睡不好,第二天就完全不在状态,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甚至恶性循环。由此我就汲取经验,最大限度保持情绪稳定,遇到再大的事情,可以伤钱,都不要伤情绪,否则后果难料。
当然,一开始是做不到的,都是在一件事、一件事上去磨炼,哪怕当时当下没有保持好的心态,过后也要积极反思,以便在下次再遇到新的状况时,可以处理得更好。久而久之,慢慢就养成了凡事都不急不躁,遇事都先想告诫自己不要有情绪,以解决问题为第一要务,不要被情绪所左右。这些年基本上可以做到宠辱不惊了,我的口头禅就是,天大的事情都不要影响我的吃饭和睡觉。我也以此为标准来要求自己,虽然不可能百分之百做到,但是效果还是很好的。
前两天跟我关系要好的一位女同事,她与我同岁。我们共同参与了一个小型学术会议,忙碌了两天后都累的筋疲力尽。她回到家,刚好赶上女儿开学考试成绩出来,据说考得一塌糊涂,她当场就对着孩子和老公发飙了,批评孩子不努力学习,指责老公不负责任,对孩子不管不顾,为此生了一场大气。当天晚上十一点多跟我发微信抱怨了几句,说她气的要奔溃了,我就赶紧宽慰,让她注意身体,生气伤身。
就这么一场气,她当晚一整晚失眠,第二天到单位后昏昏沉沉,中间在办公室沙发上睡了一觉受了凉,回去后开始头晕,继续睡不着觉,紧接着就嗓子肿痛到说不出话,然后连班也无法上了,只好在家休息,吃药调理。
我就调侃她说,你看吧,你这气生的值得不?损失大不?你生气发脾气指责老公孩子,结果你老公孩子都吃得好睡得好,你却倒下了,到底是谁在接受惩罚啊?你这一病就是一两周时间呢,落下的工作还得你加班加点补,最关键的是,健康的损失可是无法挽回的。尤其是女性,很多毛病都与生气有关呢。
虽然是调侃的话,也不无劝解的意思。经历了就明白,我们真的无需对生活,对他人抱有太高期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每个人的路都得自己去走,哪怕是自己的家人,也要允许他们有自己的生活节成长节奏。尤其是孩子,不是你要让他怎么样,而且作为父母,你自己是什么样,给孩子做好生活的榜样就行了。
身边与这两位同事有差不多情况的大有人在,差距就是在每天的积累当中,而不是聪明程度。需要长期积累的工作,人和人之间智力之间的差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而哪个工作不是靠长期积累成就的呢!
所以,成年人,目标明确,脚步坚实,始终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才是实现理想生活的制胜法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