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只要开始,再慢的速度,也有完结的时候。晨读《论语》,以每天一篇的速度,历时二十天,也算完工。
第一遍通读,最大的意义是标注读音。经典著作学习从读音开始,基本上是拿着书本,对照手机百度拼音版完成的。
有不识读音的,有多音字误读的,有同字不同音的,有通假字音的,单是读音就有多种情况。考验学识,考验基础。
读书还是要有怀疑精神,各种释义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读书的准确性在自己,经常碰到读音不同的注音,求解的过程也算提升了自己。
对书中内容最大的感触是“仁”,契合孔子的主张。他的说、做、教全部围绕“仁”,言行合一,不离不弃。
本书的魅力在于完美地把“仁”刻在了读者心中,经典的力量穿越时空。读完本书,好似追随孔子周游一番,做了一次他的学生,面对面聆听他的教诲。
读一遍过后,是“知”《论语》,离“得”相差甚远。这个“知”也是表面,知晓读音,其义知一,不敢言二。想要知其二,就要再读两三遍。
这大概就是经典的绝妙之处,每读一遍,领悟一点,再读,感觉又不同。对待有缘人,总能深入灵魂,使其爱不释手。
合上书本不停地思考,为什么整书是二十篇,每篇的题目为什么叫那个,每句话当时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种种问题需要在两三遍中寻找答案,或者答案就在读者不断精进的理解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