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华杉讲透论语》读书笔记21-22

《华杉讲透论语》读书笔记21-22

作者: Love你本来的样子 | 来源:发表于2023-05-10 15:23 被阅读0次

    《华杉讲透论语》读书笔记21

    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朱熹注解说,“故”,是旧所闻;“新”,是今所得。不断温习以前知道的,经历过、学过的东西,而不断有新的心得,则“所学在我,而其应无穷”,就真正学到了,而且能变化,能运用,这就可以当老师了。

    3. 张居正说,天下之义理无穷,你仅仅靠背诵记得,那真正学到懂得的又有多少?读过的书,听过的讲论,都要时时回过头去温习,反复玩味,这样既不至于遗忘,又能不断有新的体会。当时没体会到的,也慢慢体会过来,义理日益贯通,学问日益充足。别人来问的,便能与之应答而不竭。有疑惑的,便与之剖析而无遗,这不就可以做老师了吗?

    4.什么叫新东西?新东西不是你没听说过的,而是你听过很多遍,却从来没体会到的,不断回过头去温习,不断地在实践中观照,反之于心,这才叫温故而知新。

    5.我说读完当然记不得,一定读过两遍,才能略知一个大概。一定是跟自己工作或做人的价值追求相关,对照着做,经常拿出来反复玩味,还认真一条一条写笔记,这才能温故而知新,对于那范围里的东西,我也可以做老师了,谁有任何一点疑惑,我都能给他剖析透了。

    6. 以读书为例,如果你温习旧书的时间超过翻阅的新书,你就有点温故而知新的意识了。你如果有五十本看过三遍以上的经常温习的书,需要温习的旧书太多,以至于安排时间读新书都有困难,那你对温故而知新,就算深得其味、知行合一了。

    《华杉讲透论语》读书笔记22

    1.君子对人亲厚,但并不要他亲附自己;对人施恩,并不要求他感恩图报,更不会生气:“我对他那么好,他还不知好歹!”因为君子待人处事,凭自己的价值观去做,对谁都一样好,是普遍的、对全天下的。小人则不同,小人对谁好都是为了利益交换,为了结党营私,为了交接为援。

    2.第一条,君子不器。 “器”,是器皿的器。一件器皿,只有一个用途,不能相互通用,杯子就是喝水的,扫帚就是扫地的,杯子不能扫地,扫帚也不能装水。人有专才,有一才一艺,能做这样,却不会做那样,也跟器皿一样,不能相通。这样的人,是被用之才,不是自用之才。 张居正说,君子识见高明,涵养深邃,无所不具,无所不周,大可经世治国,小可理钱谷甲兵,守常达变,无往不宜,不像那器之各适其用,却不能相通。所以说君子之不器,是天下之全才,能当大任,而对那有一才一艺者,又能因人而器使之。

    3.第二条讲行先言后。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贡问孔子,什么是君子。孔子说,君子是先做了再说,不是说了再做。 因为我们人,很难言行一致,往往就是说了的没做到。怎么防止说了的没做到呢,就是你忍住不要说。等做完了,你要说的,已经一一见之于行,然后你列举出一些行为来说,则你所发的议论,件件都在自己身上有体现,没有一句是空话。这你就是君子了。

    4.第三条,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周”是普遍的意思。“比”是偏党、勾结的意思。君子对谁都一样好,虽然跟某些人感情近些,但并不存在跟人勾结的现象。对人亲厚,但并非一定要求他亲附自己,搞人身依附。对人施恩,那是于义理价值观当施之恩,不要人家有求于我,也不等着人回报,不会因为“我对你这么好你还不知感恩”而生气。因为君子待人处事,都是依自己的价值观去做,是普遍的,是无条件的,对谁都一样。小人就相反了,小人对谁好,都是为了交换,为了勾结,有势则附之,有利则趋之。与人有亲厚偏党之私,而无普遍之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华杉讲透论语》读书笔记21-2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ghj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