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又有了新动静,央视出品,必是精品。
从《朗读者》《一封家书》再到《国家宝藏》,纪录片和综艺承包了豆瓣的所有的好评。
这次的纪录片只有五集,但是一经播出豆瓣评分就飙升至9.3,并且承包了观众一年的泪点!
图文发自简书App这部纪录片就是《西南联大》。
央视这部纪录片的出品,再次让我们明白,什么叫“所谓大学,非谓有大楼只谓者,有大师之谓也”。
《西南联大》
图文发自简书app有印象的同学应该还记得,在电影《无问西东》中,王力宏饰演的沈光耀正是就读于西南联大。
也正因为《无问西东》的好评,这部电影也被称为清华大学的宣传片。
图文发自简书app不过也正是因为这部电影,西南联大,再一次进入了公众的视野。
从《无问西东》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西南联大学风。
正在上课,敌军来袭,同学们只能带着课本跑到防空洞去,或者到隐蔽的地方继续学习。
雨天,听不清讲课老师在讲什么,所有人静坐听雨。
图文发自简书app 《无问西东》电影片段然而,就是这么一所在战火中仓促成立,连校舍都建不起的学校,却在建校这8年间,培养出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4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1位两院院士及100多位人文大师!
这所学校简直就是中国高等教育历史上的珠穆朗玛峰!
西南联合大学,现代人多数没有听说过。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清华、北大、南开在长沙成立了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但不久后,日寇逼近长沙,临时大学只能分三路西迁昆明,一路风餐露宿,历经磨难,200名师生行程3200多里,横穿湘黔滇三省,历时68天,终于抵达昆明。
更牛逼的是,从长沙到昆明,所有师生,完全是徒步从长沙走到昆明!
图文发自简书App张雪峰讲西南联合大学的迁校史
然而,抵达昆明只是一个开始,那时的西南联大没有校舍,只能在租借的民房、中学、会馆中上课。
直到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抵达昆明后,校长梅贻琦立即请两人设计校舍,两人加班加点设计出的图纸,却因为学校经费的问题,一改再改。
从高楼变矮楼,矮楼变平房,砖墙成了土墙!
校舍最终还是茅草屋的样子。
图文发自简书App但这不影响办学。
西南联合大学成立后,三校的校长梅贻琦,蒋梦麟,以及张伯苓共同组成常务委员会,共同领导校务。
一所传奇大学的序幕,就此拉开。
因年纪最小、清华的经费较多,规模也最大,所以清华校长梅贻琦在西南联大事物中出力最多。
图文发自简书App行事稳重,不偏不倚,哪怕在日军飞机轰炸时,都能保持着文人的儒雅;但在大事决断前,他利落干脆。
所以,同学们都愿意“拥护梅校长”。
虽说是梅贻琦出力最多,但三位校长团结一心,从未因个人利益以及各自学校的利益红过脸。
更为传奇的是,当时西南联大的师资水平,是如今任何一个学校都无法达到的。
据统计,1941年在西南联大任教的179名教授和副教授,其中156位有留学经历。
image所有的教授学者在西南联大之前都有着丰厚的家底,但在西南联大,他们都是穷人。
校长梅贻琦,为了补贴当时教师们的生活,几乎卖光了自己所有值钱的东西,堂堂校长,每逢过节,只吃得起一碗菠菜豆腐汤;
著名作家朱自清,有次上街被乞丐追着乞讨朱自清被纠缠得无可奈何,说了一句:“别跟我要钱,我是联大教授”,乞丐听到这句话后,扭头便走;
物理系教授吴大猷,为了给妻子治病,又怕给学校抹黑,每天装成乞丐,跑去菜市场捡没人要的剩骨头为妻子熬汤。
学生的情况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有资料记载,当时的联大学生,穷得连抢劫犯都懒得多看一眼。
校舍是茅草屋,每到下雨时,上铺同学便不得不撑开雨伞,以免雨水从日益增宽的茅草空隙中落下来;
学校经费有限,学生每读完一年课程,便把教材转让给下一班学弟学妹,同时再跟学长学姐借要用的书。
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不论是教授还是学生,学习热情都没有被消灭。
“安静书桌”的稀缺,国破家亡的愤恨,都让当时的学生们对知识更加渴求。
而共同的战争经历和艰苦岁月,也让师生的关系更加亲密。
陈岱孙回忆说:
警报一响,师生一起跑出去,敌机飞到头上时,大家一起趴下,过后学生抬头一看,原来是某某老师,相视一笑。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里,这批师生共同铸就了中国教育史上的传奇。
这批学生,其中有吴大猷的学生杨振宁,李政道,他们都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还有邓稼先,中国两弹元勋!
图文发自简书App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感谢吴大猷教授的教诲
82年前,炮火连天中的西南联大告诉我们,大学学风应如是!
如果不能安稳地活着就让生命掷地有声!
那是一个最好的时代,那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而如今,却是一个令人伤感的时代。
我们可以安稳的活着,可再也不看不见西南联大这样的学风了。
大学生在课堂上昏昏入睡,攀比物质的奢靡已经成为风气,潜心研究学术的人已然成为笑话。
偌大的世界,再也摆不下一张安稳的书桌。
我们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还在永葆初心,但希望你,能坐在安静的课桌上,完成自己的学术梦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