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们提到现在人们很多都有知识焦虑,其原因呢,主要是因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同时,也没有自己特有的知识体系。这就相当于要盖一栋大厦,钢筋水泥都有了,却没有施工图纸,无从开始。
要相信,一切皆可准备,一切皆可设计,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也不例外。而且,也有必要在构建知识体系之前,理清思路,这样才能做到高效的学习。
一、What(是什么)
凡事先搞清楚概念,是正确有效学习的前提。
那么知识体系是什么呢?下面是百度给出的解释:
把一些零碎的,分散的相对独立的知识概念或观点加以整合,使之形成具有一定联系的知识系统。
这里有两个关键词需要我们注意:概念和联系。
1、概念
概念是人类对事物认知的过程中,产生的对事物最为凝炼的总结和概括,是认知体系当中最基本的构成单位。它可以是一个事物的名称,也可以是一个观念,一种现象,或者一个方法论。
用李笑来老师的“操作系统”理论来解释就是:操作系统的最底层是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联系,中间一层是价值观和方法论,最上面一层则是直接导致结果的选择和行动。
操作系统模型笑来老师多次提到,上中学师,得益于母亲的指点——每个学期要学的归根结底就是那些概念。每次发新书先把所有的概念过一遍,结果上课不怎么认真,成绩也是相当的好。
罗振宇老师则把概念比做“知识罐头”:把前人的经验封装在一个概念当中,我们在学习完某个概念之后可以拿来就用,而这个概念背后,则包含了很多的意思。
可以说,一切的学习,其本质都是从概念学起的。我们会告诉一个小孩,你看,这是小花和小草,那是天空和云朵;而我们长大后,则要学习什么是“思维导图”,什么“区块链”等等。可以说,我们一生都将不断的学习新的概念。
2、联系
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叫做“美第奇效应”:当概念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一种融会贯通的状态。
当思想立足于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不同文化的交叉点上,你可以将现有的各种概念联系在一起,组成大量不同凡响的新想法。
乔布斯和他的苹果算是非常典型的例子了,他的电脑+艺术,手机+艺术,正是这种概念与概念之间重新组合所产生的灵感,从而创造了一个巨大的商业帝国。
为了能够达到这种融会贯通的状态,我们在学习新概念的时候,就要想办法去调动已有的概念。思考还有什么跟这个相似的概念?还有哪些现象可以被这个概念解释?这个概念能用在哪些领域?我怎么应用这个概念?
赵周老师的RIA标签读书法(重述知识+联想经验+付诸行动),其实也是这个原理,要调动已有的概念,让新概念与已有概念产生联系,进行互动,这样新的概念才能“缝合”到自己的知识体系当中,这就完成了内化,这个知识才算是自己的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