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164717/491e55f27c5bc255.gif)
作者 I 西达雅
查看《追风筝的人》的读书摘要,对一段话念念不忘。先引用这一段原文的描述,你就可以大致知道我今天文章的主题了。
索拉雅和我的婚姻生活变得波澜不兴,像例行公事。
我们共用牙刷和袜子,交换着看晨报。她睡在床的右边,我喜欢睡在左边。她喜欢松软的枕头,我喜欢硬的。她喜欢像吃点心那样干吃早餐麦片,然后用牛奶送下。
我记得过去,我们总是额头抵额头躺着,缠绵拥吻,低声呻吟,直到我们的眼睛不知不觉间闭上,细说着她那纤细弯曲的脚趾、第一次微笑、第一次交谈谈、第一次散步。如今我们偶尔也会这样,不过低语的是关于学校、我的新书,也为某人在宴会穿了不得体的衣服咯咯发笑。
这两段描述婚后生活的画面,让我读完后惊起一身冷汗,爱情、婚姻、生活,会像文章中描述的那样,最终都会走向这样的归宿吗?
我们真的会对对方的行为、语言都习以为常,所谓的记得对方的小怪癖、大家的结婚纪念日、生日等等不过是因为习惯,了解对方的每一个习惯,已经深深地刻在了脑子里,所以只要提取记忆就好了,并不需要多大的努力,或者说爱意吗?
要知道,阿米尔和索拉雅认识的时候,可是一见钟情呢。阿米尔在美国的二手集市上认识的索拉雅,他们都分别跟着自己的父母在二手集市上卖东西,然后认识了彼此。
两家人都是阿富汗逃到美国的难民,但曾经的他们都是阿富汗的高官显贵,阿米尔的父亲是有名的商人、慈善家,索拉雅的爸爸当到了将军,直到新政府上台,阿富汗陷入战乱。也正因为如此,两家人才有能力从阿富汗千里迢迢逃到美国,但也因为如此,在逃亡的过程中千金散去,最后只能拼命干活谋求生计。
门当户对的阿米尔和索拉雅没有家族的障碍,然后阿米尔又钟情于美丽的索拉雅,于是两人便走到了一起。
书中描写了阿米尔对索拉雅的悸动、上心,小心翼翼地接近、试探,犹如每一个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当然,伊斯兰礼教并不允许像当时或者现在也一样开放的美国社会那样,看对眼就拥抱激吻结合。他们的牵手都是到了婚后才发生的。
可以说阿米尔和索拉雅是从一种挺纯粹的爱情,走到了甜蜜的婚姻生活里的。但是甜蜜如同吃一勺糖一开始的滋味,糖在嘴里慢慢化掉,甜味慢慢消散,剩下粘腻的余味。
一句“波澜不兴、例行公事”,不知揭露了多少夫妻目前的婚姻状态呢?
我的生活也会变成这样吗?这对我来说真是一个需要时间来验证的难题。也许经过三年之痒、七年之痒,或者不痒以后,才能够有深刻体会吧。
还有一段关于夫妻生活的描述:
我们的性生活依然很好,有时甚至可以说是很棒。但有的夜晚,做完爱之后,
我的全部感觉只是如释重负:终于做完了,终于可以放任思绪飘散了,至少可以有那么一时半会儿,忘记我们适才所做的竟然是徒劳无功。
虽然她从没提起,但我知道有时索拉雅也有这样的感觉。在那些夜晚,我们会各自蜷缩在床的两边,让我们的恩人来解救我们。索拉雅的恩人是睡眠,我的永远是一本书。
看到这句话我可以说更目瞪口呆了。如果说夫妻日常会变得例行公事、稀松平常,那么大家对于性生活这件事,比“波澜不兴、例行公事”还要演技高超。
阿米尔的卖命的演戏,确保肉体上的性生活很好,然后心理上松一口气?并且,竟然也觉得妻子索拉雅和自己是一样的感觉?
阿米尔和索拉雅都各自有过深深的心理创伤,阿米尔是因为曾经背叛过挚友哈桑,而索拉雅在结婚前夜便坦白,她曾经和前男友放纵过,离家出走过,阿米尔选择不去计较这些,这对伊斯兰教徒而言是不可能的,但是阿米尔做到了。因为他觉得每个人都有过往,一如他曾经的背叛。
两个人心里都各有一根刺,但阿米尔对于索拉雅的刺比较了解,他羡慕索拉雅的坦白,坦白之后便能如释重负。而索拉雅并不知道阿米尔有那样的心理创伤,因为阿米尔从未勇敢说出他的心事,即便他多次想脱口而出。
不说,其实就是不肯放过自己。有些时候,选择坦白的那个人更舒坦,那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会让人一身清爽。
这一段对于性生活的描写,站在了阿米尔的角度,一个敏感的作家,一个不肯原谅自己的人的角度。
这上面三段被引用的原文其实出现在同一段话,我将之分段描述,意图便是想讨论——爱情、婚姻与夫妻生活的问题。以上仅是我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者写的这段话会有的多少人产生共鸣,又会有多少人反驳呢?
简宝玉写作群日更打卡第7天(第二期)
网友评论
很到位👍👍看完一些书也有感,但都是很泛化,下次学习您这样写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