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人类人性里程碑式的杰作!
亲爱的读者,在读马斯洛的《动机与人格》的时候,我想,先以他一句让我深受震撼的话为开篇。
“为了避免对人性失望,我们必须首先放弃对人性的幻想。”
也就是说,我们要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我们必须首先告诫自己,要放弃对人性的奢求。在现实的生活中,善良与美好是这个世界中最值得人追求的品质,但是,当你自己好好去审阅人心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其实人性不能够奢求,我们要看透的是本质,而不是在这里看到的那些不同。否则,为什么创世纪的时候,上帝不只让“好人”生存于这个世界?
应该这么说,作为人本主义的重要代表作,马斯洛的《动机与人格》在很长一段时间影响了我的思考,也由此开启了人生中更深刻的一种思索,也许对人本主义的接触不足够让我们了解人究竟是什么,但读下去,你就会发现,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让人震聋发聩的理论,其实都源自于人性的深层分析。
![](https://img.haomeiwen.com/i24465615/1c626f2ff1438d84.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24465615/494b284f9845f265.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24465615/4eb57f703a702f03.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24465615/3cc2c6ad3b8ced7e.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24465615/3fdb42b128dd48af.png)
比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揭示的就是人心的真相。
在马斯洛的《动机与人格》中有很多惊世骇俗且鞭辟入里的分析,比如《人类动机理论》一章,从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考虑的其实人类生存的意义,马斯洛清晰地看到了这些事情的本质所在,“世界是一个庞大的情绪投射系统,任何时候都要明晰地知道不要陷自己于“不义”中。”这个内容与我以前读过的句子和不同的理解,在时间的沉淀之后,其实有了崭新的理解。
在这一章中,我想最主要的其实是,注意不要随意给自己定位,更不能把自己首先从下使者的角度出发,将自身置身于弱者的位置,本来就容易被主流意识所牵引。何况,在与任何他者意识的交流中,人类的社会意识会就此而觉醒,这样就很难主导自己的思索。而这时候,不断来自外界的引导、乃至干扰、甚至是裹挟,就必然无法让个人的内心来开始成长,
而任何不利于自主意识发展的行动,其实都应该追溯到成长的行为与成长行动中动机去,一旦消耗了个体的能量,必然会进一步在这些交流中消磨个体独立的意志。而人类在群里生活中遭受的,必然就是保持独立思考的艰难,如果想要与之对抗,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那么稳定的情绪又是必然的。
马斯洛对“人类动机”的思考,是每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所应该思考的,也是人格发展在社会进程中得以不断完善的根本所在。
再如第五章《心理学理论中基本需求得到满足的作用》,其实这个很让人着迷,因为五个层次的设定其实是人类不断探究的一个根源,尤其是心理学上的各种坦言相告。我们不必去思考这样划分是不是科学的,究竟这么划分的依据以及对人性的剖析是不是科学客观,似乎也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马斯洛对人生存的精确评断。
而第六章《基本需要的类本能性质》对人类自身生存本能的剖析更深入了一点。如果一个人还不断地挣扎在生存需求这个层面上的话,他根本无法去关注人本与存在这种更深刻的人性的议题。然而,当人可以姐姐最基本的心理需求的话,抵达了上层需求的人性,也许就绝不可能不关心在整个社会中远远低于自身存在的其他人了。我们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看到了人类社会绝大多数被压迫者的情况,也看到了社会进程中现代社会中多数已经进入文明社会却依然挣扎在基本追求的普通人的现状。
只是,精神存在于基础的层次,但是社会观念却要怎么到达全新的社会层面?
磨铁的这本书新书最值得阅读的一点就是对全新的内容做了一个还原,以1954年Harper&Row出版的内容做了一个完整的翻译,在这个底本的加持下,如果你对人本主义心理学还有更浓烈的兴趣,不妨读读这本书,也许马斯洛的《动机与人格》会给你一个答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