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到了考试周,似乎猝死变得流行了起来:
不是我们学校的我浙大的同学告诉我:他们班上有一个同学因为学习强度过高,而休学一年了。
就前天晚上,凌晨,在我们武大,我附近一栋凌晨开来了一辆救护车。
今天还和朋友边走还边聊着:"这些深夜修仙党真是蠢,活该修仙,昨天晚上修到抽搐癫痫心慌慌的话,这种考试状态把熬夜复习的收益都抵消了吧。"
所以,为什么要复习,没有别的路了吗,我们要这样才能改造我们的复习?
(看到这样的标题,就知道我打算发布了,我不怎么公开自己的文章,下面也是自己的一些私人的总结,并不写来愉悦读者,但是干货会有的,读者可以直接看我的无序列表部分。。ps:简书基本不是我的睁眼球的工具,它只是我的一个记录工具,因为好用。而且自己并不属于简书里大部分文章的目标人群。)
原文
刚刚考完倒数第三门课,叫UNIX Programming,现在考完试回头看。
考试时,不是说不会,而是会的做错。自信满满的做错。错的比对得要精彩。
复习时,我补充了一下屈神写的提纲,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四千+单词,三十来幅解释用的图或代码例子。即不增加与时间成本成正比的新知,只有心碎。
接下来最后的两门,操作系统和编译原理,是属于那种,比较熟悉的,裸考也不虚的那种,但问题是我要怎样才不会仅仅止步于复习。(UNIX也算是我比较熟悉的,不然我也没有办法给屈神的提纲增删减改了,但是教得比较精深所以我并没有和这两门课一样的自信)。
我想做的,不是只是记忆,我想将复习,变成想学习新知识一样的过程,那样的时间投入产出比。因为面对熟悉的东西,人的大脑是不会“警惕”而活跃起来的,所以我需要更勤快地思考的有:
- 我知道这个东西是这样的,但是为什么它是这样的?------是时候提出这个更加关键也更有区分度的问题了
- 按照自己的理解,不看书的情况下,把这门课所学到的东西写成一个至少三级的目录,然后拿来与课本的目录对比。差异肯定是会有的,但要思考这些差异的产生原因和合理性。
- 假设教材的作者邀请你给他们增加一些章节,你会增加些什么内容?(经典的几种加法:Put it together, Use it in real life, other posibilities and relativities)
- 你会怎么设计课后习题?请设计一些出来。
- 你会怎么设计基于本书和其他书或论文的项目?可以构想出来这种可能性。
这套模式会套用在我暑期打算的重温SICP中,实践并继续总结。
END
下面讲讲本学期UNIX学习过程的一些失误和肯定,经典的KAT。
失误:
- 想看得快一点于是选用了中文的APUE,然而复习的时候看的是洋文APUE的pdf,翻译此书的教授过于严谨的中文表达和英文的原装表达相对比,其实是比洋文更大的阅读障碍。
- 看中文的那本APUE看得有点思考我决定专攻此书的正确性,然后决定抛弃此书。然后过上了一段没有目标的日子。
- 事情大概都有很多条解决办法, 有时候自己想象中合理的一条,被封堵住了之后,总是能找到第二第三第二十条的。而且,如果要确保达到最优的话,肯定是要思考别的解决方法和方法论,而且要衡量它们。这能够解释:我为什么没有去找洋文教材来对比,以及这次的不坚定带来的退缩,其实是懒惰对自己的征服,世界没有按照自己预期发展然后对通过对自己的伤害来进行的对世界的可笑报复。
肯定:
- 课上比较投入,课后也有一定的知识管理工作。
- 还算勤快,图书馆去得还算多
- 心中能有不对的感觉就及时去怀疑去follow:包括我觉得这样看APUE不对就退缩以及这次开始复习OS前的总结讨论
尝试:
- 对知识进行更多的house-keepiing的工作。就好像写一些多余的代码,但却能使得后续的很多工作多加倍的轻松,一种轻松而稳健的良性循环模式。比如课堂笔记可以写成index的形式,看书时也自行维护一个index,然后对index还有某种分类;之前提出的几点将复习变得不仅仅是复习的方法;对课堂笔记的整理要更加及时和灵活(由于变成了index的形式,所以课间标记上不同符号,午间或夜间整理都变得有必要了,可能选用 normalized excle sheets)。
- 平时也可以用考试周的学习节奏(早起,然后多多泡在图书馆,隔离无益信息等),哈哈,然后我考试周就可能真的可以做到我所的拓展了。这么一说,其实考试周还锻炼并促进了我的学习能力。
- 以学习为理由,知识共享为理由的撩妹(no 妹子,no life,😁)。
网友评论